过沃州,停车听我遗民讴。 兹为名邦古赵地,皇家得姓基鸿休。 自胡杂居民在鼎,民心不改千年并。 一日天开神火流,祥光塞空吐金景。 胡人惊呼上畔知,曰此异兆谁当之。 天其有意福赵氏,于斯效瑞腾炎辉。 是岁更名州作沃,自谓火炎瑞可扑。 不知字谶愈分明,天水灼然真吉卜。 君看石桥十尺横,上有蹋迹青骡行。 当年胜概压天下,岂忍岁久蒙毡腥。 我有箪壶办浆馈,未审王师何日至。 此身终作沃州民,赵氏帝王千万祀。
中原民谣 过沃州
译文:
路过沃州,停下车子听听我这遗民的歌唱吧。
这里是著名的州郡,古时属于赵国的地域,皇家(宋朝皇帝姓赵)的姓氏起源于此,有着盛大的福泽。自从胡人混杂居住进来,百姓就如同处在鼎中一般煎熬,但民心依旧坚定不移,传承千年未变。
有一天,天空像是打开了一样,神火般的光芒流淌,祥瑞的光芒布满天空,好似吐出金色的景象。胡人惊恐地呼喊,消息传到了他们的首领那里,他们说:“这奇异的征兆预示着什么呢?”上天大概是有意要福佑赵氏,所以在这里展现祥瑞,腾起炽热的光辉。
这一年,此地改名为沃州,胡人自以为这火焰般的祥瑞可以被压制。却不知道这文字里的谶语更加分明,“天水”(赵氏郡望是天水)之事明显是大吉之兆。
你看那十尺宽横跨的石桥,上面有青骡踏过的痕迹。当年这里的美景冠绝天下,怎忍心让它年复一年地蒙着胡人的膻腥之气。
我准备好了箪食壶浆,就等着犒劳王师,只是不知道大宋的军队哪一天才能到来。我这一生终究是要做沃州的百姓,只愿赵氏的帝王之业能够绵延千秋万代。
关于作者
宋代 • 周麟之
周麟之(一一一八~一一六四),字茂振,祖为郫(今四川郫县)人,因仕宦徙居海陵(今江苏泰州)。高宗绍兴十五年(一一四五)进士(《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调常州武进尉。十八年,又举博学宏词科,授太学录兼秘书省校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七、一六○)。累迁权中书舍人。二十五年,出通判徽州。寻除著作郎(同上书卷一六五、一六九、一七○)。二十九年,除翰林学士兼侍读,为哀谢使使金。三十年,同知枢密院事。三十一年,因辞再使金责筠州居住(同上书卷一九一)。孝宗即位,许自便。隆兴二年卒,年四十七。遗著由子准辑为《海陵集》二十三卷,另有外集一卷。事见本集卷首周必大序,《宋名臣言行录别集》上卷三有传。 周麟之诗,第一、二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海陵集》为底本,校以民国《海陵丛刻》本(简称丛刻本)。卷三以《海陵丛刻》所收《海陵集》外集为底本,其中《中原民谣》参校清《金陵诗征》卷七。另辑得集内乐语、贴子词及集外佚句,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