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契丹,太行为家千叠山。 此山阻绝天下脊,中有义旅蛟蛇蟠。 任君本是良家子,身长七尺风姿伟。 心怀忠义欲擒胡,誓与群豪揭竿起。 时从数骑出郊坰,所向万人皆披靡。 不驱丁口不攫金,只取糇粮事储偫。 道遮天使夺牌归,佩牌夜易人不知。 往来燕赵数百里,徒手不假寸铁持。 夜半相逢沃州北,问知南使宁相阨。 倡言我辈抱雄图,郎主打围曾狙击。 时来左袒奋臂呼,十万儿郎一朝得。 劝君努力雪国雠,为我斩取单于头。 功成好爵皆君有,金印垂腰大如斗。
中原民谣 任契丹
译文:
在中原地区流传着这样的民谣,主角是任契丹。太行山层峦叠嶂,他就以这里为安身之所。太行山宛如天下的脊梁,地势险要、阻隔四方,山中活跃着像蛟龙和蛇一样潜藏的义旅,任契丹就是其中的一员。
任契丹本出身于清白良善的人家,他身高七尺,风度姿态十分不凡。他心中怀着忠义之情,一心想要擒获那些胡虏,于是发誓和一群豪杰一起揭竿而起反抗敌人。
他时常带着几个骑兵到郊外去,所到之处,哪怕面对万人也能让对方溃败逃散。他的队伍不驱赶百姓去做苦力,也不抢夺金银财宝,只是获取一些干粮来储备物资。
有一次,他们在路上拦截了朝廷的使者,夺取了使者的令牌,然后任契丹悄悄在夜里换上令牌,没人知道这件事。此后,他凭借这令牌在燕赵地区数百里间往来,徒手而行,连一寸铁器都不用携带。
一天半夜,在沃州的北面,任契丹和南方来的使者相遇了。他得知对方是南方来的使者后,并没有为难对方。他宣称说:“我们这些人胸怀远大的抱负,之前还曾在契丹首领打猎的时候进行过狙击。等到时机到来,我们振臂一呼,就能聚集起十万儿郎。”
他还劝使者:“您要努力为国家报仇雪恨,替我们斩杀那胡虏的首领。等您大功告成,高官厚禄都会属于您,腰上会垂挂着像斗一样大的金印。”
关于作者
宋代 • 周麟之
周麟之(一一一八~一一六四),字茂振,祖为郫(今四川郫县)人,因仕宦徙居海陵(今江苏泰州)。高宗绍兴十五年(一一四五)进士(《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调常州武进尉。十八年,又举博学宏词科,授太学录兼秘书省校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七、一六○)。累迁权中书舍人。二十五年,出通判徽州。寻除著作郎(同上书卷一六五、一六九、一七○)。二十九年,除翰林学士兼侍读,为哀谢使使金。三十年,同知枢密院事。三十一年,因辞再使金责筠州居住(同上书卷一九一)。孝宗即位,许自便。隆兴二年卒,年四十七。遗著由子准辑为《海陵集》二十三卷,另有外集一卷。事见本集卷首周必大序,《宋名臣言行录别集》上卷三有传。 周麟之诗,第一、二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海陵集》为底本,校以民国《海陵丛刻》本(简称丛刻本)。卷三以《海陵丛刻》所收《海陵集》外集为底本,其中《中原民谣》参校清《金陵诗征》卷七。另辑得集内乐语、贴子词及集外佚句,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