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吴子某既结茆竹洲以娱亲复于居之前沼为亭以朝爽名之盖亭西面于晨兴看山为宜

抱瓮自灌园,胜游贵人门。 有口自酌酒,胜与俗人言。 园中多蔓草,晨夕费锄芟。 遇夜或风雨,安得久盘旋。 村酒不常有,有亦多苦酸。 而况醉中语,缪误人所嫌。 不如饱吃饭,清风北窗眠。 眠多则无觉,梦境仍多端。 惟有古断简,言行皆圣贤。 读之未竟篇,眵昏如梦间。 读竟亦何为,聚讼徒喧烦。 厌烦以静胜,又类枯木禅。 揠苗不耘苗,亡羊两茫然。 何如池上亭,虚旷可看山。 山色日夕佳,晨兴夜气还。 宴坐日过午,清阴犹未迁。 西山倦拄颊,南山兴悠然。 晚山虽好不遮日,谁能触热望长安。

译文:

吴子某在竹洲搭起茅屋来让亲人安享欢乐,又在居所前面的池塘上建了一座亭子,用“朝爽”来命名,这是因为亭子朝西,在清晨起来看山最为适宜。 自己抱着水瓮灌溉菜园,这比去权贵人家交游要强得多。自己有酒就斟来喝,这比和庸俗之人交谈要好得多。园子里长了很多杂草,从早到晚都得花费精力去锄掉。要是遇到夜晚或者风雨天气,哪能长时间在园子里逗留呢。乡村的酒不常有,就算有大多也是又苦又酸的。更何况喝醉了说话,说错了会招人嫌弃。 还不如吃饱饭,在北窗下伴着清风睡一觉。可是睡多了也没什么感觉,而且梦境也是千奇百怪。只有那古老的书籍,里面记载的都是圣贤的言行。读那些书还没读完一篇,眼睛就模糊昏花,像在梦里一样。读完了又能怎样呢,众人的争论只会徒增喧闹和烦恼。厌烦了这些争论想用安静来克制,却又好像陷入了枯木禅的境地。就像拔苗助长而不除草,丢了羊却全然不知,让人茫然无措。 哪里比得上池塘上的这座亭子,空旷开阔可以观赏山峦。山色无论早晚都很美,清晨起来能感受到夜晚清新的气息。安闲地坐着直到过了中午,清凉的树阴都还没移动。看西山看得疲倦了,又悠然地望向南山。傍晚的山景虽然很美却遮不住太阳,谁又愿意顶着酷热去向往那遥不可及的长安呢。
关于作者
宋代吴儆

吴儆(jǐng)(1125~1183)字益恭,原名备,字恭父,休宁(今属安徽)人。与兄吴俯讲学授徒,合称“江东二吴”。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调鄞县尉。孝宗乾道二年(1166)知安仁县。淳熙元年(1174),通判邕州。淳熙五年(1178),迁知州兼广南西路安抚都监。以亲老奉祠。淳熙七年(1180),起知泰州,寻复奉祠。淳熙十年(1183)卒,年五十九,谥文肃。张栻称他“忠义果断,缓急可仗。”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