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放翁剑南集

少陵先生赴奉天,乌帽麻鞋见天子。 乾坤疮痍塞目惨,人烟萧瑟胡尘起。 八月之吉风凄然,北征徒步走三川。 夜经战场霜月冷,累累白骨生苍烟。 五载栖栖客蜀郡,骑馿日候平安信。 喜闻诸将收山东,拭泪一望长安近。 瞿唐想见放船时,回首夔府多愁思。 蜀人至今亦好事,翠珉盛刻草堂诗。 放翁前身少陵老,胸中如觉天地小。 平生一饭不忘君,危言曾把奸雄扫。 周流斯世辙已环,一笑又入剑南山。 酒杯吸尽锦屏秀,孤剑声锵峡水寒。 万丈虹霓蟠肺腑,射虎刽鲸时一吐。 我虽老眼向昏花,夜窗吟哦杂风雨。 少陵间关兵乱中,放翁遭时乐且丰。 饱参要具正法眼,切忌错下将无同。 茶山夜半传机要,断非口耳得其妙。 君不见塔主不识古云门,异时衣钵还渠绍。

译文:

杜甫先生奔赴奉天,头戴乌帽、脚穿麻鞋去拜见天子。当时天地间满是战争留下的创伤,满眼凄惨景象,人烟稀少,胡人的战尘纷纷扬起。 八月初一那天,秋风凄凉,杜甫徒步向北征讨,前往三川。夜晚经过战场,霜月寒冷,那累累白骨上笼罩着苍茫的烟雾。 杜甫在蜀郡漂泊了五年,骑着毛驴每日盼望着平安的消息。当欣喜地听闻各位将领收复了山东之地,他拭去泪水,感觉长安就近在眼前了。 可以想象杜甫乘船顺瞿唐峡而下的时候,回首夔府,心中满是愁思。蜀地的人到现在还喜欢做风雅之事,用翠绿的石碑精心刻下杜甫草堂的诗篇。 陆游就是杜甫的前身转世,他胸中的气魄宏大,仿佛觉得天地都变小了。他一生即便只是吃一顿饭也不会忘记君主,曾用正直敢言的话语抨击奸雄。 陆游一生在世间四处奔走,足迹遍布各地,然后一笑又进入了剑南山中。他饮酒间吸纳了锦屏山的秀丽景色,孤剑的声响和着峡水的寒冷。 他的胸中藏着万丈虹霓般的豪情壮志,就像能随时射杀老虎、斩杀鲸鱼一样,时不时抒发出来。我虽然年老眼花,但夜晚在窗前吟诵他的诗作时,那声音就像风雨交加般激昂。 杜甫在兵荒马乱中艰难辗转,陆游所处的时代则安乐富足。深入领会诗歌要具备正确的眼光,千万不要错误地认为两者没有不同。 曾几(茶山)在半夜传授诗歌的精妙要领,这绝不是靠耳朵听、嘴巴说就能领悟其中妙处的。 你没看到塔主一开始不理解古云门的禅法,到后来衣钵还是传承到他身上了吗?
关于作者
宋代刘应时

刘应时,字良佐,号颐庵,慈谿(今属浙江)人。隠居不仕,刻意为诗,同时人范成大深赏之,陆游、杨万里皆为其诗集作序。有《颐庵居士集》二卷。清雍正《宁波府志》卷二八有传。 刘应时诗,以明嘉靖四年(一五二五)刘世龙刻本为底本(藏北京图书馆)。参校清鲍廷博刻《知不足斋丛书》本(简称知不足斋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辑得之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