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三首 其三

雨湿茅茨暗,日长天气温。 心闲忘物累,足嬾出柴门。 风静收云脚,山高露月痕。 儿童展编简,灯火又黄昏。

译文:

细雨纷纷扬扬,打湿了那简陋的茅草屋顶,使得屋子看起来暗暗的。白昼渐渐变长,天气也变得暖和起来。 我内心清闲自在,早已忘却了世间万物带来的种种烦扰与牵累。双脚懒懒的,连柴门都不想迈出一步。 风渐渐停了下来,原本低垂的云脚慢慢收了回去。高山在夜色中矗立,月亮的轮廓隐隐约约地露了出来。 孩子们展开了书本,正认真地学习着,昏黄的灯火照亮了这又一个黄昏时分。
关于作者
宋代刘应时

刘应时,字良佐,号颐庵,慈谿(今属浙江)人。隠居不仕,刻意为诗,同时人范成大深赏之,陆游、杨万里皆为其诗集作序。有《颐庵居士集》二卷。清雍正《宁波府志》卷二八有传。 刘应时诗,以明嘉靖四年(一五二五)刘世龙刻本为底本(藏北京图书馆)。参校清鲍廷博刻《知不足斋丛书》本(简称知不足斋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辑得之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