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谷山

旧闻伯子记,已得灵谷名。 隠然望此州,奇胜称山灵。 悬崖泻瀑布,如高屋建瓴。 乔松数十丈,下有千岁苓。 仄足行鸟道,势欲抟青冥。 仙事虽渺茫,幽讨未忘情。 高秋八月后,择胜来经行。 黄冠两三人,淡然亦忘形。 烟霞到几席,爽气来户庭。 瘦笻闲指点,老瓦同注倾。 惭非换鹅手,不敢临黄庭。 或可联石鼎,未必让弥明。 重阳无十日,黄菊渐向荣。 佳哉此天气,一笑未易营。 但愿脚力健,年年此寻盟。

译文:

早之前就听闻伯子有相关记载,这地方已然有了灵谷的名号。 它隐隐约约地屹立在这一州之地,奇特优美的景色称得上是山有灵性。 悬崖之上瀑布飞泻而下,就如同从高屋顶上把水瓶里的水往下倒那般迅猛。 高大的松树有数十丈之高,树下生长着千年的茯苓。 沿着狭窄的像鸟道一样的山路小心行走,感觉自己仿佛要展翅冲入青天。 神仙之事虽然渺茫难寻,但我探寻这清幽之境的兴致始终不减。 在金秋八月之后,我特意挑选这胜地前来游历。 遇到两三个道士,他们淡泊超脱,与我相处十分融洽,都忘了世俗的规矩和身份。 烟霞仿佛就在身边的几案和坐席旁,清爽的空气涌入庭院。 我拄着瘦竹杖悠闲地指指点点,和他们一起在旧瓦杯中倒酒共饮。 惭愧我并非像王羲之那样书法高超的人,不敢像他书写《黄庭经》换鹅那样挥洒笔墨。 或许我能像诗人们在石鼎旁联诗那样,不一定会输给当年的弥明。 距离重阳不到十天了,黄菊渐渐盛开,充满生机。 这样美好的天气实在是太棒了,这样的欢畅一笑实在是难得。 只希望我的脚力一直健朗,每年都能来这里重温这份约定。
关于作者
宋代曾季貍

曾季貍,字裘父,号艇斋,临川(今属江西)人。一作南丰(今属江西)人。宰曾孙。尝举进士不第,终身不仕。师事韩驹、吕本中、徐俯,又与朱熹、张栻书问往复,有声孝宗乾道、淳熙间。有《艇斋杂著》一卷,已佚。今存《艇斋诗话》一卷。事见《渭南文集》卷一五《曾裘父诗集序》、《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二五《艇斋小集》附传。 曾季貍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为底本,参校《江西诗征》等书所引录,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