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深惠书言与师鲁永叔子聪几道游嵩因诵而韵之

闻君奉宸诏,瑞祝疑灵岫。 山水聊得游,志愿庶可就。 岂无朋从俱,况此一二秀。 方蕲建春陌,十刻残昼漏。 初经缑氏岭,古柏尚鬰茂。 却过轘辕关,巨石相撑鬭。 夕斋礼神祠,法衮被藻绣。 毕事登山椒,常服更短后。 从者十数人,轻赍不为陋。 是时天清阴,力气勇奔骤。 云岩杳亏蔽,花草藏涧窦。 傍林有珍禽,惊聒若避彀。 盘石暂憩休,泓泉助吞漱。 上窥玉女窗,崭绝非可构。 下玩捣衣碪,焜耀金纹透。 尹子体雄恔,攀缘愈习狃。 欧阳称壮龄,疲软屡颠踣。 竞欢相扶持,芒𪨗恣践蹂。 八僊存故坛,三醉孰云谬。 鄙哉封禅碑,数字昔镌镂。 偶志一时事,曷虞来者诟。 绝顶瞰诸峰,隘然轻宇宙。 遥思谢尘烦,欲知群鸟兽。 韩公传石室,闻之固已旧。 当时兴稍衰,不暇苦寻究。 东崖暗壑中,释子持经咒。 于今二十年,饮食同猿狖。 君子聆法音,充尔溢肤腠。 尝期蹑屐过,吾侪色先愀。 遂乖真谛言,兹亦甘自咎。 中顶会几望,凉蟾皓如昼。 纷纷坐谈谑,草草具觞豆。 清露湿巾裳,谁人苦羸瘦。 便即忘形骸,胡为恋缨绶。 或疑桂宫近,斯语岂狂瞀。 归来游少室,崷崒殊引脰。 石室迢递过,探访仍邂逅。 扪萝上岑邃,僊屋何广袤。 乳水出其间,涓涓自成溜。 凡骨此熏蒸,灵真安可觏。 霞壁几千寻,四字侔篆籀。 咸意苔藓文,诚为造化授。 标之神清洞,民俗未尝遘。 忽觉风雨冥,无能久瞻扣。 怱怱遂宵征,胜事皆可复。 俚歌纵喧哗,怪说多駮糅。 凌晨关塞阳,追赏颜匪厚。 穷极四百里,宁惮疲左右。 昨朝书报予,闻甚醉醇酎。 所嗟游远方,心焉倍如疚。

译文:

听闻你奉了皇帝的诏令,去那疑似神灵居住的山峦进行祥瑞的祈祷。趁着这机会,正好可以游历山水,心中的愿望或许就能实现。 难道会没有同伴一起吗?何况还有几位杰出的人物同行。当大家正盼着走上建春门的道路时,白天的时光已经所剩不多。 刚开始经过缑氏岭,古老的柏树依然郁郁葱葱、枝繁叶茂。接着路过轘辕关,巨大的石头相互挤压、对峙,仿佛在争斗。 傍晚在神祠进行斋戒礼拜,身着绣有华丽花纹的礼服。事情完毕后登上山顶,换上便于行动的短后常服。 跟从的有十几个人,携带轻便的行李,也不显得简陋。当时天空清朗,略带阴凉,大家劲头十足,奋勇向前。 云雾缭绕的山岩时隐时现,花草藏在山涧和洞穴之中。树林旁边有珍贵的鸟儿,受惊喧闹,好像在躲避弓弩的射击。 在大石头上暂时休息,清澈的泉水有助于吞咽解渴。向上窥视玉女窗,那山势险峻,绝非人力所能建造。向下观赏捣衣石,石上闪烁着金色的纹理,光彩夺目。 尹子体格雄健,攀爬起来愈发熟练、自在。欧阳正值壮年,却身体疲软,多次摔倒。大家欢快地相互扶持,穿着草鞋肆意地踩踏前行。 八僊的旧坛依然存在,传说他们三次醉酒又有谁能说这是荒谬的呢?那可笑的封禅碑,上面的几个字从前被刻在那里。只是偶然记录下一时的事情,哪里会料到会遭到后人的指责呢。 站在绝顶俯瞰周围的山峰,顿时觉得宇宙都变得渺小了。遥想着摆脱尘世的烦恼,想要了解各类鸟兽的生活。 韩公传下关于石室的事情,听闻这件事已经很久了。当时兴致渐渐减退,没来得及仔细探究。 在东崖的暗壑之中,有僧人在念着经咒。到如今已经二十年了,他饮食如同猿猴一般。君子聆听那佛法的声音,能让全身都充满感悟。 曾经期望能穿着木屐去拜访,可我们还没去脸色就先变得忧愁了。于是违背了那真谛的言语,对此我也甘愿自责。 在中顶相聚接近农历十五,清凉的月亮皎洁得如同白昼。大家纷纷坐在一起谈笑戏谑,简单地准备了酒食。 清冷的露水打湿了衣裳,谁会在意自己身体瘦弱呢。顿时就忘却了自身的存在,为什么还要留恋那官位俸禄呢。 有人怀疑这里离月宫很近,这话难道是狂妄昏乱之语吗? 归来后又去游览少室山,那山势高峻,让人忍不住伸长脖子仰望。经过那遥远的石室,探访时还有意外的收获。 攀着藤萝登上幽深的地方,那所谓的僊屋是多么宽广。乳水从里面流出来,涓涓细流自成一股。 凡俗的身躯在这里受到滋润,又哪里能见到真正的神灵呢。那霞光映照的石壁有几千寻高,上面的四个字如同篆籀之文。 大家都认为那像苔藓形成的文字,确实是大自然所授予的。将其标记为神清洞,民间的百姓未曾遇到过。 忽然间风雨交加,天色昏暗,没办法长时间地观赏探寻。匆匆忙忙地在夜里赶路,这些美好的事情都可以再次回味。 民间的歌谣喧闹嘈杂,怪异的说法也杂乱无章。凌晨到了关塞的南面,继续追赏美景,也不觉得有什么遗憾。 穷尽方圆四百里的地方,哪里会害怕让身边的人疲惫呢。昨天你写信告诉我,听说你喝得酩酊大醉。 所遗憾的是我只能听你讲述远方的游历,心里愈发地愧疚难受。
关于作者
宋代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