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永兴招讨夏太尉

宝元元年西夏叛,天子命将临戎行。 二年孟春果来寇,高奴城下皆氐羌。 五原偏师急赴敌,昼夜不息趋战场。 马烦人怠当劲虏,虽持利器安得强。 二师覆败乃自取,岂是廊庙谋不臧。 朝廷又选益经略,三幙贤俊务所长。 或取李悝备边策,或欲五道出朔方。 仲夏科民挟弓矢,季冬括馿赍道粮。 官军未进复犯塞,搴旗杀将何倡狂。 遂令士卒愈沮气,欲使乘障胆不张。 我愿助画迹且远,侧身西望空凄凉。 庶几一言可裨益,临风欲寄鸟翼翔。 所宜畜锐保城壁,转馈先在通行商。 守而勿追彼自困,境上未免小夺攘。 譬如蚊虻噆肤体,实于肌血无大伤。 此言虽小可喻远,幸公采用不我忘。 诚知公虑若裴度,圣上听用同宪皇。 当时岂不历岁月,犹且众镇未陆梁。 况今鹰犬乏雄勇,便拟驰骋徒苍惶。 且缓须时励犀卒,终期拉朽功莫当。

译文:

宝元元年,西夏公然反叛朝廷,天子于是任命将领奔赴战场。宝元二年初春,西夏果然前来侵犯,高奴城下到处都是西夏的氐羌士兵。五原的一支军队紧急奔赴抗敌前线,日夜不停赶往战场。然而马也疲惫人也倦怠,面对强劲的敌军,即便手持锋利的武器,又怎能有强大的战斗力呢。这两支军队的覆灭失败,其实是他们自己的原因,并非朝廷的谋划不好。 朝廷又选拔人才来加强经略部署,三位幕僚各展其长。有人主张采用李悝的备边策略,有人想要兵分五路直出朔方。仲夏时节征集百姓携带弓矢,季冬的时候搜刮驴子来运送军粮。可是官军还没进发,敌军又来侵犯边塞,他们拔取军旗、斩杀将领,是多么的猖狂啊。这使得我方士卒越发士气低落,守卫堡垒的士兵也胆气不壮。 我虽然愿意出谋划策,可人离得远难以发挥作用,只能侧身西望,心中满是凄凉。或许我有一句话能对局势有所帮助,真想借着风势,让这话像鸟儿一样飞到您身边。当下应该积蓄锐气坚守城池壁垒,转运物资首先要保证通商。坚守而不追击,敌军自然会陷入困境,边境上难免会有一些小的侵扰。这就好比蚊子虻虫叮咬身体,实际上对肌肉血液并没有太大的伤害。我这话虽然浅近,但可以用来比喻深远的道理,希望您能采纳,不要忘记我。 我深知您的谋略如同裴度,圣上也会像唐宪宗信任裴度那样信任您。当年裴度平叛也历经岁月,可各镇诸侯最终都不敢嚣张跋扈。何况如今我方缺乏勇猛的将士,若贸然出击,只会陷入慌乱。还是暂且缓缓,等待时机激励精锐士卒,最终一定能势如破竹,建立不可阻挡的功勋。
关于作者
宋代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