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滁州丰乐亭

泠泠幽谷泉,近在青峰下。 使君去穷源,林外留车马。 一径穿筿深,蔽日复潇洒。 行尽逢泓澄,翠影如可泻。 云树阴其旁,造物将有假。 引水开石池,结宇覆碧瓦。 乃知爱玩心,朝夕未忍舍。 近移溪上石,怪古苍藓惹。 芍药广陵来,山卉杂夭冶。 春禽时相鸣,宾从不应寡。 欲问淮南趣,还思洛阳社。 胜事已不辜,吟觞无倦把。

译文:

在那幽静的山谷之中,有一泓泉水流淌,泠泠作响,它就在那葱翠的青峰之下。滁州的知州大人前去探寻这泉水的源头,到了树林外便停下了车马。 一条小径蜿蜒着穿过幽深的竹林,竹子枝叶繁茂,遮蔽了日光,显得格外潇洒。沿着小径一直走到尽头,就遇见了一片清澈的水潭,潭中翠绿色的倒影仿佛可以倾泄而出一般。 白云缭绕着树木,它们在水潭旁边投下阴影,仿佛是大自然有意创造出这样的美景。知州大人引来了泉水,开凿出石池,还建造了房屋,屋顶覆盖着碧绿的瓦片。 由此可知知州大人对这里的喜爱之情,从早到晚都不忍舍弃这美景。最近又从溪中移来了石头,那些石头形状怪异古朴,还惹来了苍苔附着。 从广陵运来了芍药花,和山中的花卉相互夹杂,显得十分艳丽娇美。春天里鸟儿不时地相互啼鸣,知州的宾客随从应该不会少。 若要问淮南地区有什么有趣的地方,我不由得想起了洛阳的诗社。如今这美好的事情没有被辜负,知州大人手持酒杯吟诗,似乎永远也不会感到疲倦。
关于作者
宋代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