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峨眉

三峨参横大峨高,奔崖侧势倚半霄。 龙跧虎卧起且伏,旁睨沫水沱江朝。 禹从岷嶓过其下,奠山著籍称雄豪。 告成归来两阶舞,泗滨锡贡备九韶。 览观此石三叹息,髣髴蜀镇俱岧峣。 惜哉击拊堕簨虡,辇送淮海还山椒。 降商讫周谨呵护,磬氏无敢加镌雕。 刘项蜗争哄灵壁,血漂川谷流腥臊。 水官恐此被染涴,毡包席裹吴中逃。 市门大隠阅千祀,苔衣尘网薶孤标。 尤物显晦定有数,昨者惠顾不待招。 我昔西游踏禹迹,暑宿光相披重貂。 十年境落卧榼梦,摩挲壁画双鬓凋。 天怜爱山欲成癖,特设奇供慰寂寥。 恍然坐我宝岩上,疑有太古雪未消。 嵌根襞积巧入妙,峰顶箕踞贵不骄。 炉烟云浮布银界,隙日虹贯凝金桥。 是时岁杪卧衰疾,健起放杖惊儿曹。 龙钟绕围喜折屐,龟手拂拭寒侵袍。 太湖未暇商甲乙,罗浮天竺均鸿毛。 小峨之名神所畀,永与野老归渔樵。 作诗贺我得石友,且以并贺兹丘遭。

译文:

### 前半部分描绘峨眉山与奇石来历 高耸的大峨山与三峨山横亘天际,那陡峭奔突的山崖仿佛斜靠在半空云霄。山峰的姿态,有的像巨龙蜷缩、猛虎卧伏,时而好像要起身,时而又伏下不动,它们高傲地俯瞰着沫水和沱江,这两条江水如同朝拜一般奔腾而来。 当年大禹从岷山和嶓冢山一带经过这里,将这些山峦列入山川名录,它们便以雄伟豪壮闻名于世。大禹治水成功归来,人们在台阶两旁跳起庆祝的舞蹈,泗水边进贡的石头被制成乐器,为庆典奏响了庄严的《九韶》之乐。 我看着眼前这块石头,不禁再三叹息,它仿佛就是那蜀地雄镇山峦的缩影,一样的高峻挺拔。可惜啊,它原本是可用于敲击演奏的磬石,却从那悬挂乐器的架子上掉落,被人运送到了淮海地区,放置在山顶之上。 从商朝到周朝,人们一直小心谨慎地呵护着它,制磬的工匠也不敢随意对它进行雕琢。后来刘邦和项羽在灵壁一带像蜗牛般争斗不休,血腥的场面使得川谷中血流成河,充满了腥臊之气。水神担心这块石头被这血腥污染,于是让人用毡子包裹、席子铺垫,把它送到吴中地区躲避。 ### 描述奇石历经沧桑与现世重现 这块石头在市井之中隐藏了千年之久,青苔像衣裳一样覆盖着它,灰尘和蛛网掩埋了它孤傲的风姿。世间的珍奇之物是显是隐似乎早有定数,前些日子它主动出现在我面前,都不用我去招引。 ### 回忆往昔与感慨得石 我曾经西游,踏上大禹当年的足迹,夏日夜晚投宿在光相寺,身披厚重的貂皮大衣。十年过去了,那些经历如同梦中之景,我抚摸着壁画,两鬓已经渐渐斑白。 上天大概是怜爱我对山的痴迷成癖,特意摆出这奇特的景观来慰藉我内心的寂寥。恍惚间,我仿佛坐在那宝岩之上,怀疑这里还有远古时代未曾消融的积雪。 石头底部纹理层叠,构造精巧绝妙,顶部平坦开阔,如同有人箕踞而坐,显得尊贵却不骄矜。香炉中升起的烟雾如浮云般飘浮,像是给世界铺上了一层银色;阳光从缝隙中穿过,形成如彩虹般的光带,好似一座凝固的金桥。 当时正值年末,我卧病在床,却一下子精神起来,放下拐杖,这举动惊到了家中的小儿女。我这老态龙钟的样子,绕着石头欢喜得仿佛要把木屐折断,粗糙冻裂的手去拂拭它,寒意直侵我的衣袍。 此时我都无暇去评判太湖石的优劣,在我眼中,罗浮山和天竺山的石头也如同鸿毛一般微不足道。 “小峨”这个名字是神灵赐予它的,我愿它永远陪伴着我这山野老人,一同归隐渔樵生活。我作诗庆贺自己得到了这块石友,同时也庆贺这块石头有了如此美好的际遇。
关于作者
宋代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