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曾巩秀才所附滁州欧阳永叔书答意

客从淮上来,往问故人信。 袖衔藤纸书,题字远已认。 既喜开其封,固觉减吾吝。 新诗不作寄,乃见子所慎。 向来能如今,岂有得观衅。 南方岁苦热,生蝗复饥馑。 忧心日自劳,霜发应满鬓。 知予欲东归,晓夕目不瞬。 贫难久待乏,薄禄藉沾润。 虽为委吏冗,亦自甘以进。 相望未得亲,终朝如抱疹。

译文:

有客人从淮河那边过来,我赶忙上前询问老友的消息。客人从袖子里掏出一封用藤纸写的书信,我远远地就认出了上面的字迹。我满心欢喜地打开信封,心里那因为长久没消息而生出的烦闷也随之消散了。你这次没寄新诗给我,由此可见你作诗态度严谨慎重。要是一直都能如此,哪还会让人抓住把柄挑刺呢。 南方这些年每年都酷热难耐,还闹起了蝗灾,接着又遭遇饥荒。你一定整日忧心忡忡、劳心费神,两鬓恐怕都已布满白发了吧。你知道我打算东归,日夜都盼着这一天。可我家境贫寒,难以长久忍受困乏,只能靠着微薄的俸禄来维持生计。虽然我现在只是个小官吏,事务繁杂琐碎,但我也甘愿一步步慢慢进取。 我们彼此相互思念,却不能亲近相聚,我一整天都像心中藏着病痛般难受。
关于作者
宋代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