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和相国屋上菊丛

屋上有丛菊,结根深瓦缝。 既无地势美,又乏土力拥。 乃因涂明生,不由人所种。 亦能应节开,焉取入公用。 公来步广庭,闻雁目始纵。 忽见粲然英,降植合常从。 宾僚席其傍,咏玩意已重。 物莫厌僻远,会遇良可颂。

译文:

在那房屋的顶上,生长着一丛菊花,它的根深深地扎进了瓦片的缝隙之中。 这里既没有地势优越的环境,也缺乏肥沃土壤的滋养与簇拥。它是凭借着自然的造化生长出来的,并非是由人特意栽种。 但它也能够顺应时节开放,不过却并不需要被人们采摘来派上什么大用场。 相国大人来到宽阔的庭院中散步,听到大雁的叫声,目光才开始向远方眺望。忽然间,他看到了那灿烂盛开的菊花,仿佛是上天特意降下种植在这里,本就该一直在这里生长。 宾客和幕僚们围坐在菊花的旁边,一边吟咏诗句,一边欣赏菊花,对它的喜爱之情已然十分浓厚。 世间万物啊,不要嫌弃自己所处的地方偏僻遥远,一旦遇到合适的机遇,也是值得人们赞颂的。
关于作者
宋代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