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八日

霜梧叶尽枝影疎,井上青丝转辘轳。 西厢舞娥艳如玉,东楯贵郎才且都。 缠头谁惜万钱锦,映耳自有明月珠。 一为辘轳情不已,一为梧桐心不枯。 此心此情日相近,卷起飞泉注玉壶。

译文:

在十月十八日这天,寒霜已经把梧桐树上的叶子都打落了,只剩下稀疏的枝干影子。井边,人们正转动着辘轳,用青丝绳汲水。 西厢房里,翩翩起舞的歌女容貌艳丽,如同美玉一般光彩照人。东栏杆旁,那富贵人家的子弟不仅才华出众,而且风度翩翩。 人们毫不吝惜地用价值万钱的锦缎赏赐舞娥,而舞娥的耳朵上也自然佩戴着如同明月般闪亮的宝珠。 一边是像辘轳一样不停转动、情思绵绵的人,另一边是如那虽叶落但内心依然不枯竭的梧桐树般深情的人。 这两颗心、这两份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亲近,就好像卷起的飞泉注入了美玉制成的壶中,融合在一起。
关于作者
宋代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