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蒋秘别二十六年田棐二十年罗拯十年始见之

我今五十二,常苦离别煎。 屈指数离别,正去一半年。 三君异出处,相见有后先。 蒋最会遇早,罗倍晚于田。 仕宦比我迟,官资居我前。 此亦漫轻量,无限归荒埏。 所喜笑语同,各惊颜貌迁。 发有霜华侵,目有蜘蛛悬。 有酒易以醉,有奚徒用妍。 醒来念功名,病螾希蜿蜒。 安得有园庐,宽闲近林泉。 养鱼数千头,种薤三四廛。 余蔬皆称此,嘉果植亦然。 既无俗造请,穷冬事高眠。 囷贮白粳稻,酒沽青铜钱。 饭过引数杯,令儿诵嘉篇。 仰首看赤日,区区随天旋。 朝见出沧海,莫见入虞渊。 毕竟将何穷,磨灭愚与贤。 亿亿万万载,筋骨非玉坚。 桐棺三寸厚,在昔谁免焉。 去去欲及时,嗟嗟无由缘。

译文:

如今我已经五十二岁了,常常被离别之苦所煎熬。屈指细数这多年来,竟有一半多的时间都在经历离别。 蒋、田、罗三位友人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和仕途轨迹,我们的相见也有早有晚。蒋秘最早得到机遇,罗拯比田棐更晚些才在仕途上有所发展。他们入仕的时间比我晚,可如今官职和资历却在我之上。不过这也不必太在意,无论怎样,最终都将归于荒芜的坟地。 令人欣喜的是,我们相聚时谈笑依旧,只是都惊讶于彼此容颜的改变。头发已被霜华侵染,眼睛也像挂着蜘蛛网般朦胧。 有酒相伴,很容易就喝醉了,身边即便有美人相伴又有什么用呢。醒来后想想功名之事,自己就像生病的蚯蚓,渴望像巨龙一样蜿蜒腾飞却力不从心。 真希望能有一处园庐,在那宽闲之地,靠近山林泉水。养数千条鱼,种上三四块地的薤菜。其他的蔬菜也都按这样的规模种植,美味的果树也种上一些。 既没有世俗的应酬拜访,到了寒冬时节就安心高卧。谷仓里贮满白粳稻,用青铜钱去买来美酒。饭后喝上几杯,让儿子诵读美好的诗篇。 仰首看着那炽热的太阳,它渺小却随着天空不停旋转。早上从沧海升起,傍晚落入虞渊。 世间万物究竟何时才是尽头呢,无论是愚人还是贤人,最终都会被岁月磨灭。即使过了亿亿万万载,筋骨也不会像玉石那样坚硬。三尺厚的桐木棺材,自古以来谁又能避免呢。 真想及时归隐田园,可叹却没有这样的机缘。
关于作者
宋代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