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周侍郎

大江之南英灵窟,瑰奇万古输不竭。 往年鼓柁穷壮观,见公更觉人超越。 当时持橐趋明光,径度蓬山跨奉常。 汉仪周典一朝重,斧藻皇度看翱翔。 只今自合补衮阙,元有胸中丝五色。 如何一麾渺江海,扶摇未嫌六月息。 此邦齐鲁伯仲间,乡来文物余班班。 天遣儒宗作邦伯,风流正始应追还。 老稚何知但呼舞,平易近民吾父母。 悃愊无华两京似,宴坐黄堂物安堵。 小人不识衡气机,况知道学穷精微。 羲文孔圣演三画,后来百代谁传衣。 图书不见出河洛,禹箕九畴那复作。 一时复瓿笑迂阔,子云太玄亦寂寞。 振起此学非公谁,心匠妙处玑衡齐。 定知数术本天授,无乃太一燃青藜。 草玄遗编当不朽,还许侯芭传业否。 旧来尝辱河南幸,从今肯在诸生后。

译文:

江南地区宛如一座汇聚英灵的宝库,从古至今,瑰丽奇异的人才和景象源源不断地涌现。前些年我乘船在江上游览,饱览了壮丽的景色,见到您之后,更觉得您的风采超越常人。 当年您手持符节进入明光殿,直接在蓬山(秘书省)任职,还跨越到太常寺等重要部门。您让汉朝的礼仪、周朝的典章在一朝之间重新受到重视,您精心修饰国家的制度,在朝堂之上自由翱翔,尽显才能。 如今您本就应该在朝廷中补救君主的缺失,您胸中本就有着如五彩丝线般的治国良策。可为什么您却被外放到遥远的江海之地任职呢?不过您像大鹏一样,即便借助六月的大风高飞,也不会嫌弃这一时的境遇。 这个地方和齐鲁大地不相上下,向来文化昌盛,遗迹众多。上天派遣您这位儒门宗师来做地方长官,想必能让那魏晋正始年间的风流雅韵重新回归。 当地的老人和小孩哪里懂得太多道理,只是欢呼雀跃,因为您对待百姓和蔼可亲,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您诚恳朴实,没有浮华之气,就像两汉时期的贤能官员,您安坐在官署大堂,让百姓们都能安居乐业。 我这样的小人物不懂得天地运行的玄机,更不明白高深的道学精妙之处。伏羲、文王、孔子推演《易经》的三画之卦,可后来百代之中,谁能真正传承他们的学问呢?河图洛书不再出现,大禹的九畴、箕子的洪范也不再有人书写。一时间,那些有深刻思想的著作被人当作废纸,如同扬雄的《太玄经》一样无人问津。 能够振兴这门学问的,除了您还有谁呢?您内心的精妙构思就像玑衡(古代观测天象的仪器)一样精准。我猜想您的才学定是上天授予的,难道是像太乙神用青藜杖为扬雄照明那样,给了您智慧吗? 您所著的类似《太玄经》的著作必定会不朽,不知道您是否愿意像扬雄接纳侯芭那样,允许我传承您的学业呢?过去我曾有幸得到您的关照,从今往后,我怎敢落在众多学子之后呢。
关于作者
宋代史尧弼

史尧弼,字唐英,世称莲峰先生,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幼年即以文学知名,年十四预眉州乡举,李焘第一,尧弼第二。高宗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四川类试下第,遂东西游,入潭师张浚幕。明年,湖南漕试第一,是科张栻第二,遂与张栻交。二十七年第进士。仕历不详,寻卒。有《莲峰集》三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为十卷。事见本集卷首宋任清全序、《浩然斋雅谈》卷中。 史尧弼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莲峰集》(诗二卷)为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新辑集外诗一首附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