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愍孝庙次王龟龄韵

曹娥卓行传丰碑,越人往往贵女儿。 建炎蔡氏有孝子,事比孝子尤瓌奇。 自从结发读书史,倜傥不受靮与羁。 迺翁诖误落囹圄,疚心疾首泣以悲。 胡能安坐视父系,朝暮哀诉当旌麾。 府公傥许赎父罪,名隶卒伍所不辞。 不然奋身事征讨,赳赳勇力犹可施。 黄堂沈深身则微,虽有诚恳无人知。 归来静默心语口,此事感悟当以尸。 临河勇决不复顾,纯孝宁不由天资。 缇萦上书解刑网,言虽迫切身无亏。 文本理寃由一赋,孰与捐命如含饴。 杀身成仁古所罕,殆类饿踣齐与夷。 事闻黄屋亦动色,亟诏立祠河水湄。 嗟嗟玄应固不朽,万口至今皆一词。 东嘉夫子好事者,作歌登载仍吁嘻。 异时国史编宋雅,人间重见白华诗。

译文:

曹娥卓异的品行被刻在丰碑上传扬,越地的人们常常看重自家女儿。建炎年间有个蔡氏孝子,他的事迹比起曹娥来更加瑰丽奇特。 他从成年开始就研读经史,为人洒脱不羁,不愿受束缚。他的父亲被牵连而陷入牢狱之灾,他痛心疾首,悲泣不已。 他怎能心安理得地坐着看着父亲被囚禁呢?于是他从早到晚在官府前哀伤地诉说,面对官员的旗帜苦苦哀求。他对府公说,如果能允许他赎回父亲的罪过,就算让他的名字列入士兵队伍,他也绝不推辞。要是不行,他愿意奋勇投身征讨之事,凭借自己的勇猛之力去报效。 只是官府深严,他身份低微,虽然有满腔诚恳,却无人知晓。他回到家中默默不语,心里对自己说,这件事或许要以死才能感悟他人。 他毅然决然地奔向河边,毫不迟疑,这纯粹的孝心难道不是源于他的天性吗?缇萦上书解救父亲脱离刑网,言辞虽然急切但自身并未受损。王文本凭借一篇赋文为父亲申冤,可哪能比得上这位孝子舍弃生命如同吃着糖一样坦然呢? 杀身成仁的事情自古以来就少见,他大概就像饿死在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一样。这件事传到了皇帝那里,皇帝也为之动容,急忙下诏在河边为他建立祠堂。 啊呀,这位孝子蔡玄应固然是不朽的,至今人们众口一词地称赞他。东嘉的王龟龄先生是个爱做善事、记录奇事的人,他写了诗歌记载此事,还不住地感叹。 将来国史编撰宋代的雅诗时,人间又能见到像《白华》那样歌颂孝子的诗篇了。
关于作者
宋代喻良能

喻良能,字叔奇,号香山,义乌(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进士,补广德尉。历鄱阳丞、星源令,通判绍兴府。孝宗乾道七年(一一七一),为建宁府学官。累官国子主簿,工部郎中、太常丞。出知处州,寻奉祠,以朝请大夫致仕。有《香山集》、《忠义传》等,均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香山集》十六卷。事见《敬乡集》卷一○、《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七九《香山集》跋及本集有关诗篇。喻良能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香山集》为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