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四祖大医岩

大医岩岩石所护,大医无恙石无故。 此时医去石亦隳,我知造物本无迕。 一生老脇不即床,更欲得饱知无方。 禹三过门不及室,仅有一发传之汤。 丈夫事难有如此,子尝折肱父堕齿。 我宁忍死不忍欺,坐听寒岩落松子。 东山旧食西山薇,许身长作山中归。 白头司马有家法,童子虽弱胜吾衣。 我来拊石三恸哭,莓苔不惊雨新沐。 山空寂寥医不来,蚍蜉大树空崔嵬。

译文:

大医岩有岩石守护着,大医安然无恙,岩石也完好如初。 等到这位大医离去,岩石也随之崩塌毁坏,我明白这是上天的安排,本就没有违背什么规律。 大医生前一生劳累,连好好躺床上休息都顾不上,想要吃饱饭更是没有办法。 就像大禹三次路过家门都不进去,这种精神和事迹仅有一线传承到成汤的时代。 大丈夫所面临的艰难之事就是这样啊,儿子折断了手臂,父亲也老得掉了牙齿。 我宁愿忍着死亡的威胁也不忍心去做欺骗之事,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听着寒岩上松子掉落的声音。 在东山吃着西山的薇菜,我愿意一辈子都归隐在这山中。 白头的司马有着自己坚守的家法,童子虽然年幼体弱,但胜过我这老迈之人。 我来到这里抚摸着岩石痛哭了三次,石上的莓苔也不为所动,刚被雨水清洗过一样。 山谷空旷寂静,大医再也不会回来了,就如同蚍蜉撼动大树,虽有那看似高大的样子却已没有实质。
关于作者
宋代释宝昙

释宝昙(一一二九~一一九七),字少云,俗姓许,嘉定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幼习章句业,已而弃家从一时经论老师游。后出蜀,从大慧于径山、育王,又从东林卍庵、蒋山应庵,遂出世,住四明仗锡山。归蜀葬亲,住无为寺。复至四明,为史浩深敬,筑橘洲使居,因自号橘洲老人。宁宗庆元三年示寂,年六十九(本集卷一○《龛铭》)。昙为诗慕苏轼、黄庭坚,有《橘洲文集》十卷。《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宝昙诗,以日本东山天皇元禄十一年戊寅织田重兵卫仿宋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为底本。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