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史魏公荔枝韵

炎州草木诚可怜,荔枝六月生蛮烟。 瞿聃不出盛明世,星斗一粲黄昏天。 憧憧翠盖下平地,井井绛帻罗群仙。 囊封白玉倍晶莹,手挹甘露加清圆。 槟榔却悮染猩血,末利更欲薰龙钱。 可人风味自不恶,动地身价来何年。 杨梅卢橘定臣妾,河豚瑶柱微芳鲜。 故家奕世富青紫,石蜜一味忘中边。 传闻火山考下下,似隔秋水余娟娟。 南人儿时解评品,北客老去空流涎。 红尘一骑烦笑粲,黄屋万里惊回旋。 豺狼不厌林甫肉,海岳空带胡儿膻。 交州驿置余毒在,洛阳花事相珠连。 吾曹岂不识天意,尤物自是生海壖。 长安道近子午谷,闽粤岁驾东南船。 色香味变只三日,风马牛奔须数千。 只今上方亦玉食,不忍束帛疲民编。 冰盘恰恰荐亲寿,頳汗纳纳愁夫肩。 秋来衔子定鸿鹄,日莫得饱同乌鸢。 锦衾何必卷还客,我自与汝心安然。

译文:

炎热的南方州郡里的草木实在让人觉得奇妙,荔枝在六月的瘴气中生长。 就好像释迦牟尼和老聃没有生活在这昌盛清明之世,荔枝却像星斗般在黄昏的天空中闪耀。 那一片片翠绿的荔枝叶如同摇曳的车盖从平地伸展而来,一串串红彤彤的荔枝果就像整齐排列的头裹红巾的仙人。 剥开荔枝的外壳,里面的果肉如同白玉般倍加晶莹,用手轻轻托着,好似捧着甘露,果实又清润又圆润。 相比之下,槟榔好像染上了猩猩的血,显得逊色;茉莉花想要散发如龙涎香般的香气,也难以企及荔枝。 荔枝那讨人喜欢的风味自然是美妙至极,它那轰动世间的身价又是从哪一年开始的呢? 杨梅和卢橘在它面前只能算作臣妾,河豚和瑶柱的鲜美也显得微不足道。 那些世家大族世世代代享受荣华富贵,对石蜜这种美味早已习以为常,忘了它的滋味。 传说中火山之地所产的荔枝评价不高,可它却像秋水那边的美人般惹人怜爱。 南方人从小就懂得品评荔枝的好坏,北方人到老了也只能空自流口水。 当年为了让杨贵妃展颜一笑,快马加鞭从南方运送荔枝,那万里之外的皇帝听闻荔枝到来也为之动容。 李林甫那豺狼般的奸臣贪得无厌,安史之乱后山河都沾染了胡人的膻气。 交州运送荔枝的驿站留下的危害还在,洛阳的花事也与这荔枝之事相互关联。 我们这些人怎能不明白天意呢,这稀有的尤物本就生长在海边。 长安离子午谷路途较近,闽粤每年都要驾着东南的船只运送荔枝。 荔枝的色、香、味三天就会发生变化,为了运送它,得有数千匹快马如同风马牛般奔跑。 如今皇上也享用着美食,但不忍心用大量的钱财去增加百姓的负担。 晶莹的冰盘里正好放上荔枝来为亲人祝寿,可挑夫们却汗流浃背,让人发愁。 秋天到了,希望荔枝核像鸿鹄般有所作为,可到了日暮时分,它们也只能像乌鸢一样只为填饱肚子。 不必把锦衾卷起来还给客人,我自己内心与你一样坦然。
关于作者
宋代释宝昙

释宝昙(一一二九~一一九七),字少云,俗姓许,嘉定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幼习章句业,已而弃家从一时经论老师游。后出蜀,从大慧于径山、育王,又从东林卍庵、蒋山应庵,遂出世,住四明仗锡山。归蜀葬亲,住无为寺。复至四明,为史浩深敬,筑橘洲使居,因自号橘洲老人。宁宗庆元三年示寂,年六十九(本集卷一○《龛铭》)。昙为诗慕苏轼、黄庭坚,有《橘洲文集》十卷。《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宝昙诗,以日本东山天皇元禄十一年戊寅织田重兵卫仿宋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为底本。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