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胡舍人二首 其一

东观何如双树家,丝絇归践故园沙。 静知水镜中人物,香识炉烟上鬓华。 尽有春风飞燕子,岂无诗兴到梅花。 自怜老子归来晚,不得追随八月槎。

译文:

这首诗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以下是大致的现代汉语翻译: 在朝廷的史馆任职,哪里比得上隐居佛门之地呢?如今穿着丝鞋回到故乡,脚踏着故园的沙地。 在宁静之中,我能看透像水镜一般清澈可鉴的世间人物;闻到炉中香烟,仿佛能辨识出岁月在鬓发上留下的痕迹。 春风里,到处都是飞舞的燕子,如此美好的景致,怎能没有吟诗的兴致,尤其是看到那傲雪绽放的梅花。 我自己可怜自己归来得太晚了,不能像八月乘槎的人那样,在恰当的时候追随您的脚步,参与到一些事情当中去。 注:“八月槎”在古代传说中有乘坐木筏浮海去天河的故事,这里可能是诗人借此表达自己错过时机未能与友人一起的遗憾。
关于作者
宋代释宝昙

释宝昙(一一二九~一一九七),字少云,俗姓许,嘉定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幼习章句业,已而弃家从一时经论老师游。后出蜀,从大慧于径山、育王,又从东林卍庵、蒋山应庵,遂出世,住四明仗锡山。归蜀葬亲,住无为寺。复至四明,为史浩深敬,筑橘洲使居,因自号橘洲老人。宁宗庆元三年示寂,年六十九(本集卷一○《龛铭》)。昙为诗慕苏轼、黄庭坚,有《橘洲文集》十卷。《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宝昙诗,以日本东山天皇元禄十一年戊寅织田重兵卫仿宋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为底本。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