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荆南王君行牧斋

千斤黑牸将黄犊,八岁山童手坚竹。 呵牛行前童御之,坤艮为谦直初六。 夷山入地山已庳,微阴更在山之麓。 观爻玩象谦复谦,不待占辞意先足。 姬公作繇更何言,利用直堪航四渎。 虽然用著体未明,后学相寻谁与告。 拳拳鲁叟重抽关,此路欲行须自牧。 有如子稚母更柔,弭耳阿童惟所逐。 晓随鞭影上冈峦,暮载歌声返茅屋。 不知身大童子小,但觉气和情性熟。 王郎于我丈人行,少秉谦爻晚尤笃。 自称身是牧牛人,不向天家请官粟。 书来蜀道告我言,牧事年来有条目。 成时直到东家矩,造端先自西邻牿。 邪闲诚存定章程,石确龙潜防反复。 已将四语了卿法,更用一言从我卜。 我生冉冉向无闻,此事骎骎下乔木。 三年道路寡师友,万里奔驰妨诵读。 角羁闻道老无成,此语最悲那可复。 急须水落下夔门,走向牧斋听一曲。

译文:

有一头千斤重的黑色母牛带着小黄牛犊,一个八岁的山间小童手里握着坚实的竹竿。 小孩吆喝着牛在前面走,自己在后面驾驭着,这就如同《易经》里坤卦和艮卦组成的谦卦中的初六爻。 那平缓的山延伸到地下,山已经不那么高了,微弱的阴气还在山的山脚处。 观察卦爻、玩味卦象,这是谦之又谦的状态,不用等占卜的言辞,其中的意思就已经很充足了。 周公创作爻辞还能再说什么呢,谦卦的作用简直可以像大船航行在四条大河之上。 虽然知道了谦卦的作用,但它的本体还不明确,后来学习的人探寻其中奥秘,又有谁能给予他们指引呢? 恳切的孔子重新打开这其中的关键,要走这条道路就必须自我修养、自我约束。 就好像小牛稚嫩母牛又很温顺,柔顺听话的小牛任由小童驱赶。 清晨,它们跟着鞭影走上山冈,傍晚,载着歌声回到茅屋。 感觉不到牛身形大、童子身形小,只觉得它们气息和谐、情性相熟。 王郎在我看来是长辈,年少时就秉持着谦卦的道理,到晚年更加笃行。 他自称自己是个牧牛人,不向朝廷求取官粮。 他从蜀道寄信来告诉我,这些年放牧之事有了一定的条理。 成功的时候要遵循像东家那样的规矩,开始的时候要从西邻拴牛的方式学起。 摒弃邪念、诚心做事来确定章程,如同石头稳稳落入水底、蛟龙潜伏深渊,防止出现反复。 我已经用四句话概括了你的方法,再用一句话来让你听听我的判断。 我这一生慢慢过去,渐渐默默无闻,在践行谦道这件事上,渐渐背离了正道。 这三年来,奔走在路上,缺少良师益友,万里奔波还妨碍了我的诵读学习。 我年少时听闻道理,如今老了却一事无成,这句话最是悲哀,哪里还能再提起呢? 我得赶紧像水落下夔门一样,到你的牧斋去听你讲一讲其中的道理啊。
关于作者
宋代项安世

项安世(一一二九~一二○八)(生年据本集卷四《内子生日(戊申)》“居士新年六秩来”推定),字平甫,号平庵,其先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后家江陵(今属湖北)。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绍兴府教授。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除秘书省正字,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出通判池州(同上书卷八),移通判重庆府。入庆元党籍,还江陵家居。开禧二年(一二○六)起知鄂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二二),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三年权安抚使(同上书职官七四之二五),以事免。起为湖南转运判官,未上,用台章夺职而罢。嘉定元年卒。有《易玩辞》、《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宋史》卷三九七有传。 项安世诗,以《宛委别藏》本《平庵悔稿》十二卷为底本。校以清吴长元钞本(简称吴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十三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