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字峥嵘如石柱,小字参差似钗股。 醉中写出矾山歌,梦中飞入矾山路。 恍然身在家林间,壶公八柱横当前。 并州剪刀色如水,剪取一半壶公烟。 袖归阁置晴窗著,相伴匡床闲企脚。 浑家惊喜看不休,一拳寒雪春未收。 但怪长身成缩瑟,不见当年倚天立。 昔如四辅朝帝乡,今如侏儒栏楯旁。 元是山灵有诗癖,要来丈室亲词客。 帝令费老下教之,千仞高崖缩盈尺。 又怪素发垂冰肤,不见当年青玉腴。 昔如婑媠春风髻,今如点滴银盘酥。 元是山灵生老思,时世梳妆非所喜。 帝令河汉下濯之,洗尽烟岚见云子。 四翁相对凛不他,正味森森酸齿牙。 更著玚花成五友,同名共色相辉华。
次韵苏主管小矾山歌
译文:
这首诗较长且充满奇幻想象和典故,以下是较为通顺的现代汉语翻译:
诗中大字写得气势磅礴,好似高耸的石柱;小字排列参差不齐,宛如女子头上的钗股。
我在醉酒的状态下写下了这首《矾山歌》,在睡梦中仿佛飞到了矾山的道路上。
恍惚间感觉自己身处家乡的山林之间,壶公山的八根天柱般的山峰横在眼前。
就像那锋利如秋水的并州剪刀,我剪下了一半壶公山的云雾烟霞。
把它藏在袖子里带回来,放置在明亮的窗前,让它陪伴我悠闲地在榻上伸脚休憩。
全家人惊喜地看着,看个不停,这仿佛是一拳未消融的寒雪,即便春天已至仍留存着寒意。
只奇怪那原本高大的山峰如今变得小巧蜷缩,再也不见当年倚天而立的雄伟模样。
过去它如同朝廷的四辅大臣朝拜帝京一样壮观,如今却像矮小的侏儒站在栏杆旁边。
原来是山灵有诗的癖好,想要来到这禅房亲近词人墨客。
天帝命令费长房下凡教导它,于是千仞高的山崖便缩小成了一尺的模样。
又奇怪那原本翠绿的山色如今变得素白,好似垂着冰一样的肌肤,不见当年那如玉般的丰腴。
过去它如同在春风中摇曳多姿的发髻,如今却像点滴在银盘上的酥油。
原来是山灵生出了衰老的思绪,不喜欢当下流行的妆扮样式。
天帝命令天河之水倾泻而下冲洗它,洗尽了山间的烟岚,露出了如云朵般纯净的本质。
这四座山峰相对挺立,凛然不可侵犯,它们蕴含的纯正韵味让人感觉酸涩得直沁牙床。
再加上玚花与它们为伴,便成了五友,它们同名共色,相互辉映,光彩夺目。
关于作者
宋代 • 项安世
项安世(一一二九~一二○八)(生年据本集卷四《内子生日(戊申)》“居士新年六秩来”推定),字平甫,号平庵,其先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后家江陵(今属湖北)。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绍兴府教授。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除秘书省正字,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出通判池州(同上书卷八),移通判重庆府。入庆元党籍,还江陵家居。开禧二年(一二○六)起知鄂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二二),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三年权安抚使(同上书职官七四之二五),以事免。起为湖南转运判官,未上,用台章夺职而罢。嘉定元年卒。有《易玩辞》、《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宋史》卷三九七有传。 项安世诗,以《宛委别藏》本《平庵悔稿》十二卷为底本。校以清吴长元钞本(简称吴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十三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