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冀之土南交州,瓜戎直西东泗浮。 中间代霸若桃梗,列国聚散同夫不。 史编断烂杂虫鼠,野记纷纶充马牛。 惊雷破聩目开瞽,上起蔑歃终麟游。 玄铅书字亦刀削,如木遇扁金逢欧。 不同释子付泡幻,肯信蒙叟判浮休。 妍皮丑骨区万态,大川小港条千洲。 年深未免成伯帛,声乱已复还邾邹。 崛兴啖赵倚天斧,嗣有陈胡横海舟。 群言一划露初意,后学平济无千忧。 当时岂为题目计,此日寖成场屋流。 横穿异义作同体,立取贵绶驱雄驺。 席君吾倩好兄弟,蜀郡此学多声猷。 得来三叹出诗本,昉此一笑同茶瓯。 愿披一十九万字,与子斟酌更献詶。
次韵答席蕃秀才论春秋
译文:
从北方的冀州大地到南方的交州,西边有瓜戎,东边泗水之上舟船浮行。
在这广袤地域中间,各个诸侯交替称霸,就像桃梗一样随波逐流,列国的聚合离散就如同(“夫不”,这里可理解为一种自然无序的状态)变化无常。
史书的记载支离破碎,混杂着如同虫鼠般琐碎无用的内容,野史笔记纷繁杂多,像牛马一样充斥世间。
那如同惊雷一般的见解能打破愚钝之人的聩聋,能让盲人睁开双眼看清真相,研究从最初蔑视歃血结盟之事开始,到麒麟出现结束。
用玄铅书写文字如同用刀精心雕琢,就像木材遇到了巧匠扁轮,金属碰到了铸剑高手欧冶子。
不像那些佛教徒把一切都看作泡影虚幻,也不信庄子所说的人生虚幻无常。
事物有着美丑不同的万千形态,就像大河小港分出了千万个沙洲。
时间久了,一些名称难免出现混淆,就像“伯帛”的讹误;声音杂乱,也让“邾”和“邹”出现了误传。
啖助、赵匡如同倚天巨斧般崛起,之后又有陈傅良、胡安国像横海的舟船。
他们把众多繁杂的言论一概清除,露出了《春秋》的本意,让后来的学者得以顺利学习,减少了无数忧虑。
当时他们研究《春秋》并非是为了应付科举题目,如今却渐渐成了科举考场的风气。
有人强行把不同的含义穿凿附会成相同的,只为了立刻获取高官厚禄,驱使着威武的侍从。
席君你是我交好的兄弟,蜀郡在《春秋》学方面有很多有声望的人。
收到你带来的诗本让我再三感叹,由此引发的这一笑就如同品茶时的惬意。
我愿意研读《春秋》那十九万字的内容,和你一起仔细斟酌,相互唱和交流。
关于作者
宋代 • 项安世
项安世(一一二九~一二○八)(生年据本集卷四《内子生日(戊申)》“居士新年六秩来”推定),字平甫,号平庵,其先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后家江陵(今属湖北)。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绍兴府教授。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除秘书省正字,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出通判池州(同上书卷八),移通判重庆府。入庆元党籍,还江陵家居。开禧二年(一二○六)起知鄂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二二),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三年权安抚使(同上书职官七四之二五),以事免。起为湖南转运判官,未上,用台章夺职而罢。嘉定元年卒。有《易玩辞》、《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宋史》卷三九七有传。 项安世诗,以《宛委别藏》本《平庵悔稿》十二卷为底本。校以清吴长元钞本(简称吴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十三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