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蚊

欲昏疑雾合,未暗已雷鸣。 驱逐无长策,纷纭剧乱兵。 昼潜如设伏,夜啸若先声。 喙惨戈矛利,身微坌𡏖轻。 嘬肤来汗血,皤腹去朱樱。 壁以青油固,麾之白羽明。 闻风聊詟息,得路即喧轰。 婉婉工乘隙,骚骚故彻更。 据经当烈泽,考传合熸荆。 耿耿银缸动,荧荧爝火行。 翼焦身尚奋,力尽势还倾。 垒合无逃虏,膏血可筑京。 周遭期勦绝,小大悉炮烹。 𦶟左时惊合,禽纵或走横。 奔军容𫏐脱,搜谍靡余生。 走操华容道,追刘白帝城。 周瑜方奏凯,陆逊遂成名。 一觉华胥梦,千年战国情。 区区两蛮触,何足较踦赢。

译文:

### 译文 天色快要昏暗,就好像大雾聚拢过来一般,还没完全天黑,耳边已响起蚊虫如雷般的嗡嗡声。 想要驱逐这些蚊虫,却没有长久有效的办法,它们密密麻麻的样子比乱军还要让人头疼。 白天它们潜藏起来,就好像设下了埋伏,夜晚却嚣张地鸣叫,好似在发动攻击前先造出声势。 它们的嘴像戈矛一样锋利,叮咬起来十分惨痛,身体微小得如同尘埃粉末一般轻盈。 它们叮在人皮肤上,吸食着鲜血,吃饱后腹部鼓起,就像鲜红的樱桃。 我用青油涂抹墙壁来防备它们,挥动白色羽扇驱赶它们。 它们听到挥动扇子的风声,会暂时安静一会儿,但只要找到可乘之机,就又喧闹起来。 它们巧妙地寻找缝隙钻进来,整夜都在耳边嗡嗡作响让人不得安宁。 按照古经记载,对付它们就应该像放火烧荒泽那样彻底,参考史传,也应当像焚毁荆楚之地般毫不留情。 屋内明亮的银灯晃动着,我手持小火把四处搜寻。 即便翅膀被烧焦了,它们还在奋力挣扎,直到力气耗尽才倒下去。 它们聚集在一起,就像被包围的敌军没有逃脱的机会,它们的膏血仿佛都能堆积成一座小山。 我决心要将它们全部剿灭,无论大小都要让它们葬身火海。 在烧左边的时候,有时会惊得它们四处逃窜,偶尔还会有漏网之鱼溜走。 就像溃败的军队偶尔有能逃脱的,但是那些潜藏的蚊虫,我不会让它们有存活的机会。 这情景就如同曹操败走华容道,刘备被追到白帝城。 仿佛看到周瑜刚刚奏凯而归,陆逊也因此一战成名。 恍惚间,我进入了华胥之梦,好似穿越到千年之前的战国时代,感受着那时的战争风云。 可仔细想想,这小小的蚊虫之间的争斗,就如同《庄子》中蛮氏与触氏的战争一样,又哪里值得去计较谁输谁赢呢。 ### 解析 这首诗以幽默且夸张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与蚊虫斗争的情景,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比喻和丰富的联想,将驱蚊过程与古代战争相类比,最后又以一种豁达超脱的态度看待这场“战斗”,富有生活情趣和哲理意味。
关于作者
宋代项安世

项安世(一一二九~一二○八)(生年据本集卷四《内子生日(戊申)》“居士新年六秩来”推定),字平甫,号平庵,其先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后家江陵(今属湖北)。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绍兴府教授。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除秘书省正字,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出通判池州(同上书卷八),移通判重庆府。入庆元党籍,还江陵家居。开禧二年(一二○六)起知鄂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二二),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三年权安抚使(同上书职官七四之二五),以事免。起为湖南转运判官,未上,用台章夺职而罢。嘉定元年卒。有《易玩辞》、《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宋史》卷三九七有传。 项安世诗,以《宛委别藏》本《平庵悔稿》十二卷为底本。校以清吴长元钞本(简称吴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十三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