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延平李先生三首 其三

岐路方南北,师门数仞高。 一言资善诱,十载笑徒劳。 斩板今来此,怀经痛所遭。 有疑无与析,挥泪首频搔。

译文:

人生的道路正如同这南北岔开的方向,而老师您的学问和品德就像那数仞高的宫墙般令人敬仰。 您那一番言辞总是善于引导我们,让我们受益良多。而我过去十年的时光,若没有您的教导,就仿佛是白白地浪费精力。 如今我带着木板来到这里(可能指老师的墓前),怀揣着经书,为您所遭遇的事情(可能是老师的离世等)而悲痛不已。 现在我心中若有疑惑,却再也没有人能和我一起分析解答了,我只能一次次地挠着头,挥洒着伤心的泪水。
关于作者
宋代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