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秀野杂诗韵 栗熟

树杂椅桐继国风,莫教林下长蒿蓬。 共期秋实充肠饱,不羡春华转眼空。 病起数升传药录,晨兴三咽学仙翁。 樱桃浪得银丝荐,一笑才堪发面红。

译文:

树林里夹杂着椅树和桐树,它们就像《国风》里所赞美的那样美好,可不能让山林之下长满了蒿草和蓬草。 大家都盼望着秋天能收获饱满的果实,吃饱肚子,也不去羡慕春天那些转瞬即逝、华而不实的花朵。 我病好之后,还记下了用几升栗子入药的药方,清晨起来还像学仙的人一样吞咽栗子。 樱桃不过是徒有其表,还能配上银丝来进献,想想都觉得可笑,那也只配让人一笑,笑到面红罢了。
关于作者
宋代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