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居感兴二十首 其一二

大易图象隠,诗书简编讹。 礼乐矧交丧,春秋鱼鲁多。 瑶琴空宝匣,弦绝将如何。 兴言理余韵,龙门有遗歌。

译文:

《易经》的图像已经隐晦难明,《诗经》《尚书》在竹简编成的典籍里也有了讹误。 何况礼仪和音乐都已相继失传,《春秋》这部史书里更是有不少像“鱼”和“鲁”那样因字形相近而产生的错讹。 华美的琴空放在珍贵的琴匣之中,琴弦已经断绝,这可怎么办呢? 我感慨地想要梳理那残余的韵律,就像当年孔子在龙门还留下过感慨的歌声一样,希望能探寻到古圣先贤留下的智慧余音。
关于作者
宋代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