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之游得秋字赋诗纪事呈同游诸名胜聊发一笑

蹑石度急涧,穷源得灵湫。 谽谺两对立,喷薄中怒投。 何年避人世,结屋栖岩陬。 嘉名信有托,故迹谁能求。 我来一经行,凄其仰前修。 邻翁识此意,伐木南山幽。 为我立精舍,开轩俯清流。 多岐谅匪安,一壑真良谋。 解组云未遂,驱车且来游。 嘉宾颇蝉联,野䔩更献酬。 饮罢不知晚,欲去还淹留。 跻攀已别峰,窥临忽沧洲。 下集西涧底,沉吟树相樛。 玉渊茗饮余,三峡空尊愁。 怀贤既伊鬰,感事增绸缪。 前旌向城郭,回首千峰秋。

译文:

我踩着石头跨越湍急的山涧,探寻水源尽头找到了那神奇的深潭。 两边巨大的山石张开大口般对峙着,潭水从中汹涌喷发,如愤怒地投入。 不知是哪一年,有人为了躲避尘世,在那山角落建造房屋居住下来。 这美好的名字想必有所寄托,可那旧日的踪迹又有谁能找寻得到呢? 我此次前来走了这一趟,满心凄凉地敬仰着从前的贤德之人。 邻家老翁理解我的心意,到南山幽深之处砍伐树木。 为我建起了精致的房舍,打开窗户就能俯瞰清澈的溪流。 人生道路岔路众多,想来实在不安稳,隐居在这一处山谷才是真正好的打算。 只是解下官印归乡隐居的心愿还未能实现,我只能先驾车来此游玩。 一同游玩的嘉宾接连不断,在野外摆开宴席,大家相互敬酒应酬。 喝完酒都没发觉天色已晚,想要离去却又不忍,还在这里逗留。 我们攀登到另一座山峰,俯瞰时忽然见到那如仙境般的地方。 下山聚集在西涧底部,在盘曲的树木旁沉思。 在玉渊品尝完香茗,面对空酒杯,如同面对三峡的水,增添了愁绪。 怀念贤才心中忧郁烦闷,感慨世事又让思绪更加纷乱。 前面的旗帜朝着城郭方向前行,回头望去,千座山峰都已染上了秋色。
关于作者
宋代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