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代 朱熹 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 白鹿洞书院 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 白鹿洞书院 3 次阅读 纠错 宋代 • 朱熹 昔人读书地,町疃白鹿场。 世道有升降,兹焉更表章。 矧今中兴年,治具一以张。 弦歌独不嗣,山水无辉光。 荒榛适剪除,圣谟已汪洋。 亦有皇华使,肯来登此堂。 问俗良恳恻,怀贤增慨慷。 雅歌有余韵,绝学何能忘。 译文: 过去的人们在这里读书学习,这里曾是一片有着鹿群活动的开阔之地。 社会的发展有兴盛和衰落的变化,这个地方如今得到了宣扬和推崇。 何况现在正值国家中兴的年代,各种治理的措施都已推行。 然而这里却唯独没有了读书的弦歌之声,山水也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荒草刚刚被铲除,圣人的教诲如汪洋大海般广阔深远。 也有那身负使命的使者,愿意来到这白鹿洞书院的厅堂。 他询问民间风俗是那么诚恳关切,缅怀贤才更增添了慷慨之情。 他高雅的歌声余韵悠长,先圣的学问绝学又怎能让人忘怀。 标签: 宋诗 关于作者 宋代 •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纳兰青云 ×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