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长涧四首 其一

我行杉木道,弛辔长涧东。 伤哉半菽子,复此巨浸攻。 沙石半川原,阡陌无遗踪。 室庐或仅存,釜甑久已空。 压溺余鳏孤,悲号走哀恫。 赙恤岂不勤,丧养何能供。 我非肉食徒,自闭一亩宫。 箪瓢正可乐,禹稷安能同。 朅来一经行,歔欷涕无从。 所慙越尊俎,岂惮劳吾躬。 攀跻倦冢顶,永啸回凄风。 眷焉抚四海,失志嗟何穷。

译文:

我骑马行走在杉木道上,放松缰绳,来到长涧的东边。令人痛心啊,这里本就收成不好,百姓只能靠那半收的豆子勉强维生,如今又遭受了这巨大洪水的侵袭。 河川和平原上到处是沙石,原本纵横交错的田间小路已完全没了踪迹。一些房屋或许还残留着,但做饭的锅灶和瓦罐早就空空如也。那些被洪水冲走、淹没后幸存下来的鳏夫和孤儿,悲痛地号哭着,满是哀伤与痛苦。 官府对受灾百姓的救济抚恤不可谓不勤勉,可这又怎么能满足他们丧葬和生活的需求呢?我不是那些高高在上、只知吃肉的官员,只是隐居在自己那一亩见方的屋子里。我过着简单的生活,有一箪饭、一瓢水就觉得很快乐,这和大禹、后稷以拯救苍生为己任的志向是不同的。 但这次偶然经过这里,看到这番惨状,我忍不住抽泣,泪水止不住地流。我惭愧自己超越了本分去操心这些事,但又怎会害怕为此付出辛劳呢?我疲惫地攀登到山顶,长久地呼啸,回应我的只有那凄凉的风。 我深情地眷顾着天下,可又叹息自己空有志向却无法实现,这无奈的感觉真是无穷无尽啊。
关于作者
宋代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