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兴碑

绣绷儿啼思塞酥,重床燎香驱群胡。 阿环锦袜无寻处,一夜惊眠摇帐柱。 朔方天子神为谋,三郎归来长庆楼。 楼前拜舞作奇祟,中兴之功不赎罪。 日光玉洁十丈碑,蛟龙蟠拏与天齐。 北望神皋双泪落,祇今何人老文学。

译文:

曾经杨贵妃受宠时,那像被绣绷包裹着的小儿一般的安禄山,边啼哭边想着索要塞上的酥油(暗指安禄山讨好玄宗、贵妃,索要各种赏赐);皇宫里重重床榻前燃起熏香,却挡不住安禄山等一群胡人起兵叛乱。 杨贵妃那锦袜已无处可寻,一夜之间,惊变发生,马嵬坡上军士哗变,唐玄宗在惊恐中仿佛能感觉到帐柱都在摇晃。 北方朔方的肃宗皇帝心怀谋略,他在灵武即位,组织力量平叛。而后玄宗从蜀中归来,住在长庆楼。 然而在楼前,旧臣们拜舞行礼,这其中却隐藏着复杂的局面,玄宗虽有了“中兴”的表象,但他之前的种种失政之举所犯下的罪过是无法用所谓“中兴”之功来弥补的。 那如日光般耀眼、玉石般光洁的十丈高的《中兴颂》碑,上面的文字如蛟龙盘绕,直与天齐。 诗人向北遥望京城的郊野,忍不住双泪落下,如今又有谁能像撰写《中兴颂》碑文的元结那样,有老到的文学才华和深刻的见识,来如实记录和评判这一段历史呢。
关于作者
宋代张孝祥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