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代 梅尧臣 宣州杂诗二十首 其六 宣州杂诗二十首 其六 2 次阅读 纠错 宋代 • 梅尧臣 信谗多见逐,伐国岂无仁。 屈子行江畔,昭王问水滨。 包茅曾责贡,香草自持纫。 莽苍山川在,渔歌属野人。 译文: 常常有人因为君主听信谗言而被放逐,讨伐别的国家难道就一定没有仁义之举吗? 屈原满怀悲愤地在江边徘徊,周昭王曾经南征,最后却在汉水之滨遭遇不测。 当年齐国以楚国不进贡包茅为理由讨伐楚国,屈原则是自己把香草编织起来,象征着自己美好的品德。 如今,那苍茫的山川依旧还在,只有江上渔夫的歌声属于那些质朴的山野之人。 标签: 宋诗 关于作者 宋代 •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纳兰青云 ×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