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周介之学士通判定州

相公秉文武,视卒如婴儿。 今往佐其军,岂不重抚绥。 我有愚者虑,赠君临路岐。 相公居并州,拓土曾不疑。 羌戎起潜变,一旦覆我师。 我师无不勇,将吏实易之。 常抱雪耻志,此旨君所知。 兵家尤戒贪,持重养以威。 正当土门路,自昔屯虎貔。 朔朝及旬望,大校饫酒巵。 未若投单醪,共饮河水湄。 古人维其均,今人意参差。 临事欲之死,身往心已移。 上能同甘苦,下必同安危。 愿君因议论,兹语何难为。

译文:

宰相兼具文才武略,对待士兵就如同对待婴儿一般关怀备至。如今你要去辅佐他的军队,那怎能不重视对士兵的安抚呢? 我有一些愚笨的想法,在这岔路口送给你。宰相曾在并州任职,开拓疆土时毫无迟疑。但羌戎暗中发起变故,一下子就让我方军队覆灭。我们的士兵没有不英勇的,只是将领官吏太过轻敌。大家一直怀揣着雪耻的志向,这一点你是知道的。 用兵之人尤其要戒除贪心,要沉稳持重,培养军威。定州正处在土门路上,自古以来就是屯驻精兵强将的地方。在每月初一、十五以及每十天的固定日子,军中大将都会用美酒大宴士卒。但这不如像古人那样仅投下一壶酒,让大家在河边一同饮用。古人能做到公平对待士兵,如今有些人的想法却不一样。到了临阵作战时希望士兵拼死效力,可士兵人虽前往战场,心却已经动摇了。 将领如果能和士兵同甘共苦,士兵必然会与将领同生共死。希望你在和宰相讨论军事时,说说这些话,这又有什么难的呢?
关于作者
宋代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