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正仲都官知睦州

每嗟相逢少,常苦离别多。 行行复壮壮,往往起悲歌。 古来易水上,义士有荆轲。 捐躯思报恩,饮恨歌奈何。 况彼儿女怀,牵缠如蔓萝。 是以世间人,鬓发易番番。 喜君得郡章,东归随春波。 滩上严子祠,系船聊经过。 其人当汉兴,富贵不可罗。 足加天子腹,傲去钓于河。 冬披破羊裘,夏披破草蓑。 心中小宇宙,尤哂献玉和。 我慙贱丈夫,岂异戴面傩。 未免为鬼笑,谁知惧挥诃。 安得如君行,收迹已蹉跎。 空将闲岁月,尘埃浪销磨。 正同三峡贾,尽力向盘涡。

译文:

常常感叹我们相逢的日子太少,又总是苦恼离别之事太多。 你一步一步地前行,身影越来越远,我不禁时常悲从中来,唱起悲歌。 自古以来,在那易水河畔,就有义士荆轲。 他甘愿舍弃自己的身躯去报答恩情,满怀遗憾地唱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是怎样的无奈啊。 更何况是像普通儿女情长那样的情怀,就如同蔓延缠绕的藤蔓一般,让人难以割舍。 所以这世间的人啊,鬓发很容易就变得花白。 我很高兴你能得到郡守的官印,在春天的碧波中向东回归。 途中在那严子陵的祠堂边,不妨把船系好,稍作停留去看看。 严子陵生活在汉朝兴起的时候,富贵对他来说就像天边的浮云,根本无法诱惑他。 他曾把脚放在天子的肚子上,然后高傲地离去,到河边去钓鱼。 冬天他披着破旧的羊皮袄,夏天则穿着破旧的草蓑衣。 他心中装着整个世界,却对像卞和献玉那样追逐名利的行为嗤之以鼻。 我惭愧自己是个卑贱的人,就像戴着面具的傩人一样,徒有其表。 免不了被鬼嘲笑,可又有谁知道我其实也害怕被人呵斥呢。 怎么才能像你这样潇洒地离去呢,我如今想要收敛自己的踪迹已经太晚了。 只能白白地让时光在尘埃中消磨。 我就如同那在三峡行商的人,拼尽全力在那漩涡中挣扎。
关于作者
宋代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