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师文和郡侯喜雨诗次其韵

涛波襄陵尚霖雨,龙伯不省田家苦。 官中出镪瘗流尸,内地之民无宅土。 京邑本根枝外邦,渠侬枵虚闯官仓。 流亡可饱骨可肉,县官仁爱吏慈祥。 古来畏天灾无小,迄令百颦余一笑。 阳愆阴伏谁致此,共说群𪫺投有昊。 一昨雩祷饭不荤,神祠佛屋香炷氲。 霓望朝昏耐跼蹐,风传真赝长纷纭。 我归得同郡人乐,愍农喜雨收奇作。 想摩鲸牙凌浩荡,更穿月胁翔辽邈。 吾邦不熟农告功,溜匙云子行沾侬。 小儿解谢倩人诮,搜镌径欲分吾穷。 乃公拙无尺一召,他日当归有先兆。 耕先耘后计未失,谁谓山林迹如扫。 世人二五不知十,赴争夺场不遗力。 分表营营竟何补,截趾适屦山藏泽。 黄堂诗老民所天,秋来衢路有醉眠。 乐职未赋吾歉然,人言此笔须臞仙。 小草可录寸有长,会从之游据胡床。 蜂腰鹤膝容探汤,借儿茹胾升公堂。

译文:

这首诗篇幅较长,下面为你逐句进行较为详细的翻译: ### 开篇描述灾情 “涛波襄陵尚霖雨,龙伯不省田家苦” 洪水漫上了丘陵,可雨却还下个不停,那些像龙伯一样的神灵根本不懂得种田人家的痛苦。 “官中出镪瘗流尸,内地之民无宅土” 官府拿出钱财来掩埋被洪水冲走的尸体,中原地区的百姓连可以居住的土地都没有了。 ### 百姓困境与官员作为 “京邑本根枝外邦,渠侬枵虚闯官仓” 京城是根本,周边外邦是枝叶,那些饥饿的百姓肚子空空,闯入官仓找吃的。 “流亡可饱骨可肉,县官仁爱吏慈祥” 流离失所的百姓因此能吃饱,瘦骨嶙峋的身体也能恢复些肉,这都是因为县官仁爱、官吏慈祥啊。 ### 天灾与人祸思考 “古来畏天灾无小,迄令百颦余一笑” 自古以来,人们对天灾都极为畏惧,不管大小都很重视,到如今经历了那么多愁苦,总算有了一丝欣慰。 “阳愆阴伏谁致此,共说群𪫺投有昊” 天气阴阳失调、灾害频发是谁造成的呢?大家都说这是一群奸邪之人的恶行触怒了上天。 ### 祈雨过程 “一昨雩祷饭不荤,神祠佛屋香炷氲” 前些日子举行祈雨仪式,人们吃斋不沾荤腥,神祠和佛殿里香烟缭绕。 “霓望朝昏耐跼蹐,风传真赝长纷纭” 人们从早到晚盼望着下雨,焦急地等待着,关于下雨的消息真真假假,一直乱糟糟的。 ### 作者感受与他人诗作 “我归得同郡人乐,愍农喜雨收奇作” 我回来能和郡里的人一同欢喜,怜悯农民又因喜雨而读到了绝妙的诗作。 “想摩鲸牙凌浩荡,更穿月胁翔辽邈” 想象作者写这首诗时如抚摸鲸鱼牙齿般豪迈,笔力能凌越浩荡的气势,又像穿越月亮边缘一样在辽远的境界中翱翔。 ### 丰收展望与小儿趣事 “吾邦不熟农告功,溜匙云子行沾侬” 我们这个地方要是丰收了,农民就大功告成,那如云朵般洁白的米饭会满满地盛在匙上,让我们都能吃到。 “小儿解谢倩人诮,搜镌径欲分吾穷” 小孩子懂得感谢,还请人来打趣我,他们努力作诗,似乎想要分担我的穷困。 ### 作者自身感慨 “乃公拙无尺一召,他日当归有先兆” 我这人笨拙,没有得到朝廷的征召,不过以后归乡应该会有先兆吧。 “耕先耘后计未失,谁谓山林迹如扫” 先耕种后除草,我的打算并没有失误,谁说山林间的生活就会被一扫而空呢。 ### 批判世人 “世人二五不知十,赴争夺场不遗力” 世上的人连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在争夺名利的场子里竭尽全力。 “分表营营竟何补,截趾适屦山藏泽” 为了一点名利忙忙碌碌,最终又有什么好处呢?就像为了穿上鞋子而砍去脚趾,把自己藏在深山和湖泽中也不明智。 ### 赞美郡侯及后续想法 “黄堂诗老民所天,秋来衢路有醉眠” 郡侯这位擅长作诗的老者是百姓的依靠,秋天到了,道路上都有因丰收而醉酒酣眠的人。 “乐职未赋吾歉然,人言此笔须臞仙” 我还没有创作歌颂大家尽职的诗,心里很是愧疚,人们说这需要像清瘦的仙人那样有才华的人来写。 “小草可录寸有长,会从之游据胡床” 我这小小的诗作或许也有一点长处,以后我会跟着郡侯游玩,坐在胡床上悠闲惬意。 “蜂腰鹤膝容探汤,借儿茹胾升公堂” 就算诗中有些小瑕疵(蜂腰鹤膝是作诗的弊病),也容我大胆一试,带着孩子们吃肉,登上郡侯的公堂。
关于作者
宋代陈造

暂无作者简介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