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翁清节人可追,陶诗妙处吾所师。 百篇昭昭揭日月,行云流水无定姿。 颠倒后前昧甲子,可忍白璧犹小疵。 三家纪述互踳駮,千载传授仍参差。 远孙挺立翁不死,吏隠平挹乡里儿。 空洞胸襟著今古,遗编订正当属谁。 扶微擿隠究茫昧,别白苍黑分毫厘。 翁拔俗心诗其寓,彼未易识此则遗。 幽意隠义眼中了,笔端有口今见之。 细书大字肯及我,故人嘉惠良不赀。 摩挲老眼屏汤熨,欻讶毛孔生凉飔。 归装不忧更空匮,招隠正用宽衰迟。 世间报施有厚薄,自顾壁立谋晨炊。 心期烱烱共一月,未妨相望天之涯。
谢襄阳陶宰惠靖节先生编年大本
译文:
陶渊明先生那清正的节操,是后人可以追慕学习的;他诗歌里的精妙之处,是我一直学习的榜样。他的上百篇诗作,就像日月一样光芒昭昭,又如同行云流水一般,没有固定的姿态。
可惜的是,他的诗作在编年上前后颠倒,也不记甲子年份,就好像洁白的玉璧上有了微小的瑕疵。此前三家关于陶诗的记载相互矛盾,千年来流传传授也是参差不齐。
陶渊明的远孙挺立于世,仿佛陶渊明先生从未逝去。这位远孙以小吏身份隐居,气质远超乡里小儿。他胸怀广阔,能容纳古今之事,这整理编订陶诗遗作的重任,除了他还能属谁呢?
他挖掘那些隐晦细微的内容,探究那些模糊不清的地方,把黑白是非分辨得一丝一毫都很精准。陶渊明超脱世俗的心境寄托在诗歌之中,很多人难以理解其中深意,而他却能毫无遗漏地把握。那些幽深隐晦的含义在他眼中一目了然,从他的笔端就能看出他对陶诗的深刻理解。
他不辞辛劳,用细书大字精心整理好编年本送给我,老朋友的这一番恩惠真是价值不菲。我摩挲着自己昏花的老眼,连平日里用的汤药熨敷之法都顾不上了。突然之间,就像有凉风吹过毛孔,让我感到无比惊喜。
我不用担心归途中行囊空空了,有了这本编年陶诗,正好可以用来宽慰我这日渐衰老迟缓的身心。世间的回报有厚有薄,看看我自己家徒四壁,还得为早上的炊饭发愁。
我和这位老友心意相通,就像共同仰望同一轮明月,即便我们天各一方,也不妨碍这份情谊。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