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斋和七五兄次渊明止酒诗韵

知止良独艰,吾兄独安止。 不止郊园外,只止尘埃里。 修为止至善,孝爱止为子。 眷言兄止之,得止以为喜。 至止内泓澄,非心止弗起。 止静有余欢,止中得妙理。 勿谓止为难,止躬徒正己。 止乎吾未见,致知知止矣。 兄乎止孰似,兄止无端涘。 艮止视兼山,止斯千万祀。

译文:

懂得适可而止实在是一件艰难的事情,而我的兄长却能安然地做到适可而止。 他不止是在郊外的园囿之中能做到适可而止,在这尘世喧嚣里也同样能坚守。 修养品德要达到至善的境界,这是一种“止”;孝顺父母、关爱家人,做好为人子女该做的事,这也是一种“止”。 我深切地说到兄长的这种“止”的境界,他能够做到适可而止,实在令人欣喜。 兄长内心达到“止”的境界时,就像清澈平静的湖水一样,没有妄念滋生。 处于“止”的宁静状态会有不尽的欢乐,在“止”之中还能领悟到精妙的道理。 不要说做到“止”是件难事,其实“止”只需端正自身罢了。 我还未曾见到过完全达到“止”的人,但通过探究事物原理,就能够明白“止”的真谛。 兄长做到的“止”,有谁能与之相似呢?兄长的“止”的境界无边无际。 《易经》中“艮”卦象征着兼山之象,寓意着适可而止,愿兄长能一直保持这种“止”的境界,千秋万代永不改变。
关于作者
宋代薛季宣

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龙,号艮斋,学者称艮斋先生,永嘉(今浙江温州市鹿城区)人,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徽言之子。少时随伯父薛弼宦游各地。17岁时,在岳父处读书,师事袁溉,得其所学,通礼、乐、兵、农,官至大理寺主簿。历仕鄂州武昌县令、大理寺主簿、大理正、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反对空谈义理,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开创永嘉事功学派先志。著有《浪语集》、《书古文训》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