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梦孙二首 其二

聿修去天长,元亮归彭泽。 把版岂难能,趋庭且非昔。 古之尽心者,乐以所求获。 云已废明民,宁当究安宅。 大舆辐可脱,无当巵何益。 君子之所为,百世空陈迹。

译文:

第一句“聿修去天长,元亮归彭泽”: “聿修”可理解为努力修行品德之人,他们远离那悠悠的岁月长河,就像陶渊明(字元亮)毅然回归彭泽老家一样。陶渊明当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去官职归乡,这里可能是说有像他一样有品德追求的人远离尘世喧嚣。 “把版岂难能,趋庭且非昔”: 拿着手板去侍奉上级、在官场周旋难道是做不到的事情吗?不过如今像古代那种父子间遵循礼仪教诲的“趋庭”之景已经不复存在了。“趋庭”出自《论语》中孔子儿子孔鲤快步走过庭院接受父亲教导的典故,这里表示传统的美好场景不再。 “古之尽心者,乐以所求获”: 古代那些尽心尽力做事的人,会因为得到了自己所追求的东西而感到快乐。他们有着明确的目标和追求,并且能为实现目标付出努力,一旦达成便心生喜悦。 “云已废明民,宁当究安宅”: 有人说如今已经废弃了让百姓明白事理、开启民智的做法,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怎么能去深究安稳的居所呢。意思是社会风气和教化出了问题,人们难以有安稳的生活环境。 “大舆辐可脱,无当巵何益”: 大车的辐条都可以脱落,没有底的酒器又有什么益处呢。“大舆”就是大车,辐条脱落大车就无法正常行驶;“无当巵”是没有底的酒器,装不了东西,这里是用比喻说明一些事物如果失去了关键的支撑或本质的功能,就没有实际意义了。 “君子之所为,百世空陈迹”: 君子所做的那些事情,即便历经百世也只能空留陈迹。也就是说君子的作为在当时可能有一定意义,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都被遗忘或只能以痕迹的形式留存,难以对当下产生实际的影响。
关于作者
宋代薛季宣

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龙,号艮斋,学者称艮斋先生,永嘉(今浙江温州市鹿城区)人,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徽言之子。少时随伯父薛弼宦游各地。17岁时,在岳父处读书,师事袁溉,得其所学,通礼、乐、兵、农,官至大理寺主簿。历仕鄂州武昌县令、大理寺主簿、大理正、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反对空谈义理,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开创永嘉事功学派先志。著有《浪语集》、《书古文训》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