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杜子美祠

少年诵公诗,讽咏忘日夕。 晚为湖外游,适有耒阳役。 仙人梅子真,邀我连辔策。 苍山环古城,幽路转石壁。 丛祠隠木末,古冢累道侧。 衣冠尚唐制,金石存古刻。 缅怀天宝年,纲纪丝棼剧。 肃代虽中兴,安史互攘贼。 风云暗宇宙,蛇豕莽区域。 生灵困鱼烂,廊庙鄙肉食。 崎岖兵戎闲,公亦屡颠踣。 时危孰与持,忠愤气弥激。 烱烱心怀丹,萧萧发垂白。 兴来谩吟哦,赋罢还叹息。 区区杞人忧,此意谁复测。 至今杜陵编,义与风雅敌。 人亡遗像在,庙古炉香寂。 庭花日日红,阶草年年碧。 公身不可见,公心犹可识。 惟余耒阳流,与君共无极。

译文:

年少的时候诵读杜甫先生的诗篇,沉浸在诗的韵味里,连时间早晚都忘记了。 到了晚年我到湖外游历,恰好有一次到耒阳的行程。 如同仙人般的友人邀请我并驾齐驱一同前行。 苍翠的山峦环绕着古老的城池,幽静的小路绕过陡峭的石壁。 那座祭祀杜甫先生的祠堂隐匿在树梢之间,古老的坟墓一个挨着一个排列在道路旁边。 祠堂里供奉的塑像,衣冠仍然保留着唐代的样式,石碑上还留存着古老的刻字。 遥想天宝年间,国家的纲纪像一团乱丝一样混乱不堪。 肃宗和代宗时期虽然有中兴的局面,但安禄山和史思明这些叛贼相互争权夺利。 风云变幻,使得整个宇宙都变得昏暗无光,叛贼们像毒蛇和野猪一样在大地上肆虐。 百姓们陷入像鱼腐烂一样的困境,朝廷里那些高官却只知贪图享乐,让人鄙夷。 杜甫先生在这战乱的艰难环境中,也多次遭遇挫折和磨难。 时局危急,却没有人能力挽狂澜,先生的忠愤之气却越发激烈。 他那赤诚的心像火一样明亮,头发却已稀疏斑白。 兴致来了就随意吟诗,赋诗之后又不禁叹息。 他那像杞人忧天一样的忧虑,这份心意谁又能真正测度呢。 直到如今,杜甫先生的诗集,其意义可以与《诗经》里的《风》《雅》相媲美。 先生虽然已经离世,但他的遗像还在,古老的庙宇中香炉里的香烟已经寂静。 庭院里的花天天都开得红艳艳的,台阶旁的草年年都长得碧绿碧绿的。 先生的身躯我们已经无法见到,但先生的心意我们仍然可以领会。 只剩下耒阳的流水,和先生的精神一样永无止境。
关于作者
宋代程洵

程洵(一一三五~一一九六),字钦国,后更字允夫,号克庵,婺源(今属江西)人。朱熹内弟,从熹学,家有道问学斋,熹为之易名为尊德性斋。累举进士不第,后以特恩授信州文学,历衡阳主簿、吉州录事参军。宁宗庆元二年卒于官,年六十二。著作不见著录,明嘉靖九年(一五三○)裔从孙程资得敝稿于其伯父孟河家,并由其友梅鹗补脱订譌,刊为《尊德性斋小集》三卷。事见本集卷首程资序及补遗程瞳《程克庵传》。 程洵诗,以清鲍氏《知不足斋丛书·尊德性斋小集》为底本,编为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