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前韵

冬夜苦难晓,短景复易夕。 安得户牖光,不待东方白。 恍如游化城,琼台若千尺。 英华发林薮,余彩散阡陌。 平铺浩无垠,巽入微有隙。 忍寒贪纵观,未愿朝曦赫。 柳绵著歌茵,梅片堕粧额。 皭然群污中,有意欲比迹。 自识玉皇家,癯仙陋山泽。 新来学为农,遭岁屡无麦。 穉子色恒饥,老婢脚尽赤。 一饭今有待,喜更问瓜埸。 归来看床头,瓶粟幸余积。 且以炊春醪,号召已散客。

译文:

冬天的夜晚特别难熬,感觉很难等到天亮,白天的时间又很短,很快就到傍晚了。 怎样才能让窗户透进光亮,不必等到东方破晓呢? 恍惚间我好像来到了佛国的化城游览,那美玉砌成的高台仿佛有千尺之高。 树林里闪耀着光彩,多余的色彩洒落在田间小路上。 白雪平铺开来,广阔得看不到边际,微风轻轻吹过,雪花细微地飘散。 我忍着寒冷,贪婪地尽情观赏雪景,并不希望早晨的太阳过于炽热明亮。 柳绵一样的雪花落在歌者的坐垫上,梅花般的雪片飘落在美人的妆额上。 在这洁白的雪景中,它在众多污浊事物里显得如此洁净,我有意要与它的高洁行迹相媲美。 我知道这是天上玉帝的杰作,那些所谓的清瘦仙人在这雪景面前,都显得比山野之人还逊色。 最近我学着去务农,可连续几年都遇到灾年,麦子收成不好。 小孩子脸上总是带着饥饿的神色,老婢女的脚冻得通红。 现在一顿饭都成了问题,真希望能问问瓜地的情况,看能不能有点收获。 回到家中,看看床头,还好还有剩余的粮食。 那就用这些粮食来酿造春酒,把那些已经散去的朋友再召集回来聚聚。
关于作者
宋代陈傅良

陈傅良(一一三七~一二○三),字君举,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早师事郑伯熊、薛季宣,为永嘉学派巨擘。孝宗乾道八年(一一七二)进士,授太学录。历通判福州、知桂阳军。光宗禅位,迁提举湖南常平茶盐、转运判官,改提点浙西刑狱,过阙,留为吏部员外郎。绍熙三年(一一九二)迁秘书少监兼实录院检讨官,嘉王府赞读,起居舍人,四年,兼权中书舍人,因建言调和两宫矛盾不应,自免而归。宁宗即位,召为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同实录院修撰。寻与韩侂胄不合,出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庆元二年(一一九六),削秩罢宫观,杜门韬晦,榜所居室为止斋。嘉泰三年卒,年六十九,谥文节。有《止斋先生文集》五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宋楼钥《陈公神道碑》、蔡幼学《陈公行状》,《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陈傅良诗,以明正德覆刻宋嘉定五年永嘉郡斋本为底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