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用前韵

又添犬马齿,常恐牛羊夕。 牙无数株牢,鬓已太半白。 六朝贵人家,珊瑚高数尺。 复有陵邑豪,沃壤动连陌。 居然燕巢幙,忽矣驹过隙。 伊傅亦中寿,至今名赫赫。 苍苔卧风雨,曾乏断碑额。 中原五十载,胡骑乱禹迹。 谁当懒折腰,去学陶彭泽。 忧端压不下,中夜歌秀麦。 昭代岂无人,腰黄眼前赤。 鸿儒筹禁苍,壮士守边埸。 罢歌且杯酒,浇此怀抱积。 柴门剥剥响,已有贺年客。

译文:

时光流逝,我又长了一岁,常常担心自己像临近黄昏的牛羊,生命渐渐走向尽头。牙齿已经松动,没剩下几颗坚固的了,鬓发也大半都变白了。 六朝时候那些富贵人家,家中的珊瑚能高达数尺;还有那些皇陵所在地的豪门大族,他们拥有的肥沃土地动不动就阡陌相连。可他们就像在帐幕上筑巢的燕子,看似安稳,却如白驹过隙般迅速消逝。 伊尹和傅说也只是活到了中等寿命,可他们的名声至今都赫赫有名。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的人,如今只有长满苍苔的坟墓在风雨中卧躺,甚至连块像样刻着碑额的断碑都没有。 中原大地已经沦陷五十年了,北方胡人的骑兵肆意践踏我们华夏的土地。谁会愿意像陶渊明那样,为了保持自己的气节而懒得向权贵折腰呢? 心中的忧愁压抑不住,半夜里我唱起了《秀麦歌》。这圣明的时代难道就没有人才吗?看那朝堂之上,官员们腰间系着黄色的带子,眼前一片朱红。有学识渊博的大儒在宫廷中谋划,有英勇的壮士在边疆守卫。 我停下歌声,端起酒杯,用酒来浇灭心中堆积的忧愁。突然柴门传来“剥剥”的敲门声,原来是已经有前来贺年的客人了。
关于作者
宋代陈傅良

陈傅良(一一三七~一二○三),字君举,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早师事郑伯熊、薛季宣,为永嘉学派巨擘。孝宗乾道八年(一一七二)进士,授太学录。历通判福州、知桂阳军。光宗禅位,迁提举湖南常平茶盐、转运判官,改提点浙西刑狱,过阙,留为吏部员外郎。绍熙三年(一一九二)迁秘书少监兼实录院检讨官,嘉王府赞读,起居舍人,四年,兼权中书舍人,因建言调和两宫矛盾不应,自免而归。宁宗即位,召为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同实录院修撰。寻与韩侂胄不合,出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庆元二年(一一九六),削秩罢宫观,杜门韬晦,榜所居室为止斋。嘉泰三年卒,年六十九,谥文节。有《止斋先生文集》五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宋楼钥《陈公神道碑》、蔡幼学《陈公行状》,《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陈傅良诗,以明正德覆刻宋嘉定五年永嘉郡斋本为底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