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张之望之立来访与游梅潭诗以送之

张子好兄弟,别我今九年。 东风刮瞇眼,双鹄忽堕前。 坐定看两鬓,喜极意惨然。 来日岂不多,此意合少延。 念子伏岩穴,有作皆巨编。 稻粱未暇谋,从我志独坚。 虚名适相累,浩叹当谁怜。 积雨得新霁,绿涨弥百川。 载酒问何有,漾舟随所便。 与子梅潭游,以兹寓惓惓。 倾崖俯仰立,中有飞瀑悬。 平地俨阊阖,晴空自云烟。 既见各有得,欲语不可传。 众妙在领会,天成谢雕镌。 子归有新诗,时寄三两篇。

译文:

张子是很好的兄弟,和我分别至今已有九年。东风就像迷了我的眼,恍惚间,一对鹄鸟忽然落在我眼前,原来是你们兄弟到了。 我们坐定之后,看着彼此两鬓的变化,喜悦到了极点,心情却又变得忧伤。未来的日子难道会不多吗?只是这份相聚的情谊应该再多停留一会儿。 我想到你们隐居在山林岩穴之中,所作的文章都是鸿篇巨制。你们连基本的生计都无暇去谋划,却坚定地来找我。 虚名恰恰拖累了你们,我长叹一声,又有谁会怜惜你们呢?久雨之后天空刚刚放晴,绿水涨满了条条河流。 我们带着酒去游玩,也没什么特别的目的,驾着小船随意飘荡。我和你们一同到梅潭游玩,以此来寄托我对你们的深厚情谊。 站在倾斜的山崖边,俯身仰望,只见中间有飞瀑悬挂。那景象仿佛平地上矗立着巍峨的天门,晴朗的天空中自有云烟缭绕。 我们有所感悟,心中各有收获,却难以用言语表达出来。众多的美妙之处只可意会,这自然天成的美景不用人工雕琢。 你们回去之后要是有了新诗作,时不时寄给我个两三篇。
关于作者
宋代陈傅良

陈傅良(一一三七~一二○三),字君举,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早师事郑伯熊、薛季宣,为永嘉学派巨擘。孝宗乾道八年(一一七二)进士,授太学录。历通判福州、知桂阳军。光宗禅位,迁提举湖南常平茶盐、转运判官,改提点浙西刑狱,过阙,留为吏部员外郎。绍熙三年(一一九二)迁秘书少监兼实录院检讨官,嘉王府赞读,起居舍人,四年,兼权中书舍人,因建言调和两宫矛盾不应,自免而归。宁宗即位,召为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同实录院修撰。寻与韩侂胄不合,出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庆元二年(一一九六),削秩罢宫观,杜门韬晦,榜所居室为止斋。嘉泰三年卒,年六十九,谥文节。有《止斋先生文集》五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宋楼钥《陈公神道碑》、蔡幼学《陈公行状》,《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陈傅良诗,以明正德覆刻宋嘉定五年永嘉郡斋本为底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