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边岂无事,治圃亦有说。 朝看士饮羽,暮与客投辖。 且以示多暇,且以劳同列。 我生肠九回,世故肱三折。 环堵仅寻丈,短亭聊岁月。 忽蒙当宁记,滥补专城缺。 区区自米盐,在在欲黼黻。 矧惟有兹山,未省从何月。 张罗上空庭,寻斧及劲节。 旧观谁缉熙,新思盖绵𫈵。 幸方一小治,尚可六太息。 胡然召南人,而骤歌所茇。
和王教授谦叔述郡圃韵
译文:
守护边疆难道会没有事务吗?治理园圃其实也有它的道理。
早晨看着将士们射箭,箭深入箭靶像饮羽一般神勇;傍晚则与宾客相聚,取下客人车轴头上的销钉留客,体现出宾主相欢。
这么做一方面是显示自己有很多闲暇时光,另一方面也是慰劳一同任职的同僚。
我这一生内心忧愁痛苦,多次经历波折,处理世间的事务就像胳膊多次折断又愈合,积累了很多经验。
曾经我居住的地方狭小局促,不过是一丈见方的陋室,只能在小小的短亭里打发岁月。
忽然间得到皇帝的记挂,我不称职地去填补了地方长官的空缺。
我尽心尽力地处理着琐碎的米盐等日常政务,处处都想把事情治理得美好。
更何况这里有这样一座山,我都不记得从哪个月开始关注它了。
曾经这里的空庭像张着的罗网般寂静,有人甚至砍伐到那些挺拔的竹子。
旧日的景观谁来让它重放光彩,新的想法就像丝绵和麻线般繁多。
幸亏现在刚刚有了一点治理的成效,可还是让人忍不住多次叹息。
为什么那些百姓,却突然唱起了赞美我停留之处的歌谣呢。
关于作者
宋代 • 陈傅良
陈傅良(一一三七~一二○三),字君举,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早师事郑伯熊、薛季宣,为永嘉学派巨擘。孝宗乾道八年(一一七二)进士,授太学录。历通判福州、知桂阳军。光宗禅位,迁提举湖南常平茶盐、转运判官,改提点浙西刑狱,过阙,留为吏部员外郎。绍熙三年(一一九二)迁秘书少监兼实录院检讨官,嘉王府赞读,起居舍人,四年,兼权中书舍人,因建言调和两宫矛盾不应,自免而归。宁宗即位,召为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同实录院修撰。寻与韩侂胄不合,出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庆元二年(一一九六),削秩罢宫观,杜门韬晦,榜所居室为止斋。嘉泰三年卒,年六十九,谥文节。有《止斋先生文集》五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宋楼钥《陈公神道碑》、蔡幼学《陈公行状》,《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陈傅良诗,以明正德覆刻宋嘉定五年永嘉郡斋本为底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