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徐叔子犀带

徐子赠我旧宝犀,宣和国工所事治。 玄玉十截黄四垂,厚且半寸径尺围。 方廉整不刻毫厘,金饰诸末柔丹韦。 寘之止斋光陆离,天吴海若不敢窥。 奈何骨相堪蓑衣,自得此带逢百罹。 我服黑角二纪余,岁月几半蒙蛛丝。 识与不识皆歔欷,恨不披拂来隆墀。 湖湘老把乘边麾,次第三节登王畿。 修门再入留郎闱,上皇一见玉色怡。 阔步蓬山上坳螭,向者所恨今交讥。 惧沥肝胆得请归,自意永与渔樵嬉。 急诏适际潜龙飞,误恩狎至湛露斯。 古来逾分天不宜,百炊未满万事非。 还观椟中一解颐,吾腰安用尔带为。 徐子盛年修干支,才华不数纷纷儿。 请以带去藏待时,拖金县玉未可知。 招招车骑来何迟,苦勿留此令我悲。 君不见在昔十围终失之,终朝三褫事尤危。 况我昏睡谁护持,亦恐夜半神运蛟龙移。

译文:

徐子曾经赠给我一块旧时的珍贵宝犀,那可是宣和年间宫廷工匠精心雕琢的。这犀带玄玉有十截,周边还有四片黄色的装饰,犀带厚实差不多半寸,直径大概有一尺。它的方形边角规整,连一毫一厘的雕刻都没有,只用黄金装饰了犀带的两端,还搭配着柔软的红色皮革。我把它放在止斋里,它光彩夺目,连传说中的天吴和海若这些水神都不敢窥视。 可无奈我这命格只适合披着蓑衣过平淡日子,自从得到这条犀带,就遭遇了百般的不幸。我佩戴黑角带已经二十多年了,这岁月都过去差不多一半,黑角带也蒙了不少蛛丝。认识我的和不认识我的人看到这情形,都为我叹息,遗憾我没能得到重用,登上朝堂。 我曾在湖湘地区手握兵权戍守边疆,逐步升迁进入京城。再次进入京城后留在郎闱任职,太上皇一见我就龙颜大悦。我也曾阔步登上蓬山,担任重要官职,可从前那些遗憾如今却成了别人交相讥讽的对象。我担心自己不能尽心竭力,于是请求归乡,本以为能永远和渔樵之人一起嬉戏度日。 没想到正赶上皇帝登基的紧急诏书下达,我意外地得到了很多恩宠。自古以来,逾越本分都不合天理,我这还没过多久安稳日子,万事就又变得不如意了。回头看看匣子里的犀带,我不禁一笑,我这腰哪配得上用你这条犀带啊。 徐子你正当盛年,注重自身修养,才华出众,不是那些平凡之辈能比的。我请你把这犀带拿回去好好收藏,等待时机,说不定以后你能腰缠金带、身挂美玉,获得荣华富贵。 你的车骑怎么来得这么晚啊,千万别把这犀带留在我这儿让我伤心了。你难道没看到,从前那些位高权重的人最终也会失去一切,就像一天之内多次被剥夺官职一样,那情形十分危险。何况我现在昏昏沉沉,没人护持,我也担心半夜里这犀带会被蛟龙神不知鬼不觉地移走啊。
关于作者
宋代陈傅良

陈傅良(一一三七~一二○三),字君举,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早师事郑伯熊、薛季宣,为永嘉学派巨擘。孝宗乾道八年(一一七二)进士,授太学录。历通判福州、知桂阳军。光宗禅位,迁提举湖南常平茶盐、转运判官,改提点浙西刑狱,过阙,留为吏部员外郎。绍熙三年(一一九二)迁秘书少监兼实录院检讨官,嘉王府赞读,起居舍人,四年,兼权中书舍人,因建言调和两宫矛盾不应,自免而归。宁宗即位,召为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同实录院修撰。寻与韩侂胄不合,出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庆元二年(一一九六),削秩罢宫观,杜门韬晦,榜所居室为止斋。嘉泰三年卒,年六十九,谥文节。有《止斋先生文集》五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宋楼钥《陈公神道碑》、蔡幼学《陈公行状》,《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陈傅良诗,以明正德覆刻宋嘉定五年永嘉郡斋本为底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