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家千载称兰亭,兰亭真迹藏昭陵。 只今定本夸第一,贞观临写镌瑶琼。 黄𨸂冈下得宝墨,古人烧砖坚于石。 大令亲书保母铭,况是当时晋人刻。 砖虽破裂文多全,妙画远过兰亭镌。 其间曲水悲夫字,骎骎欲度骅骝前。 我家阿连缚虎手,更得退堂方外友。 王君系出三槐家,参坐会文真耐久。 田丁初来献小砚,寻见津津若微溜。 细看背刻晋献之,永和彷佛在旁右。 亟访田家叩所从,始知墓崩随意取。 大砖支床得前段,掀倒浮屠全尾首。 字为十行行十二,百十有七二字漏。 交螭方壶不复见,贞石摧藏松亦朽。 我得此碑喜不寐,摩挲三叹叹未有。 兴宁甲子十四周,更阅三年仍乙丑。 若非洞晓未来数,安知八百余年后。 坡翁应未见此志,金蝉之铭何绝类。 又知文章有暗合,智谋所见略相似。 二王遗踪无所遗,谁知地下此段奇。 三君共为成胜事,至宝呈露端有时。 越山盘屈献与羲,付与耳孙世守之。 烦君更为护幽竁,或恐意如犹有知。
钱清王千里得王大令保母砖刻为赋长句
译文:
书法界千年来都盛赞《兰亭集序》,可《兰亭集序》的真迹早已藏入了唐太宗的昭陵之中。如今大家都夸那些定下来的版本是最好的,它们多是贞观年间临摹后镌刻在美玉般石碑上的。
在黄𨸂冈下有人得到了珍贵的墨宝,原来是古人烧制的砖,坚硬得如同石头一样。这砖上是王大令(王献之)亲自书写的保母铭文,而且还是当时晋朝人刻上去的。
这砖虽然已经破裂,但文字大多保存完整,上面精妙的文字远远超过了《兰亭集序》的刻本。其中那些类似《兰亭集序》里“曲水”“悲夫”的字,笔势灵动,简直要赛过那奔跑的骏马。
我的弟弟有高超的本领,还有一位像出家人般超脱的好友。王君出身于三槐王氏家族,我们相聚一起交流文章,情谊持久。
起初有个农夫来献上一方小砚台,接着又看到那砖上渗出细细的水痕。仔细看砖的背面刻着“晋献之”字样,“永和”的年份仿佛就在旁边。
急忙去询问农夫这砖的来历,才知道是墓地崩塌后随意捡来的。那大砖本来是用来支床的,得到的是前面一段,后来又找到了完整的头尾部分。
砖上的字是十行,每行十二个字,总共一百十七个字,缺了两个字。砖上雕刻的交螭和方壶图案已经看不到了,坚硬的石头也已损坏,旁边的松树也腐朽了。
我得到这块碑后高兴得睡不着觉,反复摩挲,多次感叹,世间竟有如此宝物。
从兴宁甲子年过了十四年,又过了三年到了乙丑年。若不是能洞察未来之事,谁能知道八百多年后会有这样的发现。
苏东坡应该没见过这保母碑,他写的《金蝉铭》和这碑的风格是多么相似。由此可知文章有时会暗暗契合,人们的智谋和见解也有相似之处。
王羲之、王献之的遗迹几乎都已被发现,谁能想到地下还藏着这样一段奇宝。
你们三位共同促成了这件美事,这稀世珍宝的出现终究是有它的时机。
越地的山峦蜿蜒,仿佛在献出王羲之、王献之的遗宝,把它交给他们的远代子孙世代守护吧。烦请您再好好守护这幽秘的墓穴,说不定墓主人保母的灵魂还能感知到这份守护呢。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