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图

桃源初传武陵谿,靖节作记人不疑。 其先深避嬴政虐,嘉遯与世真相违。 尚不知汉况晋魏,子孙绵远无终期。 正如三韩有秦语,传为神僊愈难知。 桃林洞府渔人窥,别有天地均四时。 意必智者塞其蹊,不然将为世所羁。 后人想像作图画,但见耋稚咸嬉嬉。 人家随处成井市,畎亩颇亦分塍畦。 井鬼下照坤之维,方士异人多崛奇。 筠笼二版坚如铁,能刻景物穷纤微。 浄室给以酒盈斗,一昔图成了无亏。 同寮欲求第二本,版忽震裂人已非。 夷坚志怪言历历,何意今乃亲见之。 未知桃源有此否,此事茫昧不可稽。 初疑长房缩地脉,又似照影归摩尼。 巨丽写成阿房赋,牵连貌出连昌辞。 采女细数七十二,人言霓裳舞羽衣。 楼阁玲珑在缥缈,其间恐有太真妃。 刻画工巧世固鲜,磨以岁月或可为。 彩鸾唐韵已甚捷,未见神速能如斯。 尚有渔舟傍阶墀,咫尺安知前路迷。 天圣已逾三甲子,何人宝藏至今兹。 南丰丈人惠墨本,老眼增明失昏眵。 固知凡踪不可到,一梦游僊犹庶几。 秘之十袭何以报,赠子相好无衰时。

译文:

桃源的故事最初流传于武陵的山溪,陶渊明写下《桃花源记》,人们对此深信不疑。 桃花源里的人,他们的祖先为躲避秦始皇的暴虐统治,隐居起来与这世间的纷扰完全隔绝。 他们连汉朝都不知道,更别说晋朝和魏朝了,子孙繁衍绵延没有尽头。 就像三韩地区还保留着秦朝的语言一样,这桃花源被传为神仙居住之地,越发让人难以知晓其中详情。 当初有渔人偶然窥见了桃林深处的洞府,那里别有一番天地,四季气候宜人。 想来一定是有智慧的人堵住了通往桃源的路径,不然桃花源中人会被世俗所羁绊。 后人凭借想象画出了桃源图,只见图中老人和小孩都在快乐地嬉戏。 图中的人家分布各处形成了集市,田地也规整地划分出了田埂和畦垄。 井宿和鬼宿照耀着大地的西南方位,这里方士和奇异之人众多且不同凡响。 有两块像铁一样坚硬的竹制版片,能把景物刻画得极其细致入微。 有人在洁净的屋子里摆上满满一斗酒,一个晚上这幅图就画成了,没有丝毫欠缺。 同僚想要再复制一本,版片却突然震裂,作画的人也已不在人世。 《夷坚志》里记载的怪异之事说得很详细,没想到如今我竟亲眼见到了类似的事。 不知道真正的桃源是否有这样的奇事,这件事模糊不清难以考证。 起初我怀疑这是费长房缩地术的神奇效果,又觉得像是照影归摩尼的奇幻现象。 画家把桃源描绘得宏伟壮丽,就像《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那样;又牵连描绘出如《连昌宫词》里的景致。 图中细数有七十二位采女,人们说她们就像在跳霓裳羽衣舞。 楼阁小巧精致,仿佛在缥缈的云雾之中,其间恐怕还有杨贵妃的身影。 这样刻画工巧的画作世间本就少见,就算花时间慢慢打磨或许也难以达到如此水平。 彩鸾书写《唐韵》已经算速度很快了,但也没见过如此神速的作画。 图上还有渔舟停靠在台阶旁,近在咫尺却不知前方的路是否会让人迷失。 天圣年间已经过去一百八十年了,不知是何人把这幅画珍藏到如今。 曾巩先生惠赠给我这幅画的墨本,让我这双老眼顿时明亮,没了昏花。 我深知像我这样的凡夫俗子是到不了桃花源的,能凭借这幅画梦游仙境也算是一种幸事。 我会把这幅画小心珍藏,我拿什么来报答赠画之人呢,只能与您的情谊永远深厚不变。
关于作者
宋代楼钥

暂无作者简介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