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久秘书寄楚辞故训传及叶音草木疏求序于余病中未暇因以诗寄谢

平时感叹屈灵均,离骚三诵涕欲零。 向来传注頼王逸,尚以舛陋遭讥评。 河东天对最杰作,释问多本山海经。 练塘后出号详备,晦翁集注尤精明。 比逢善本穷日诵,章分句析无遁情。 林侯忽又示此帙,正欲参考搴华英。 属余近岁方苦疾,笔砚废堕几尘生。 尝鼎一脔已知味,始知用工久已成。 况复身到荆楚地,详究兰芷闻芳馨。 前此同朝幸相与,锦囊诗文为我倾。 惜哉不早见此书,病中欲续神不宁。 年老耄及屡求去,倘得挂冠早归耕。 尚当一一为寻绎,期以爝火裨明星。 谩挥斐语塞厚意,深媿所报非琼莹。

译文:

平日里我常常感叹屈原的遭遇,每当诵读三遍《离骚》,泪水就忍不住几乎要落下来。 过去注解《楚辞》多亏了王逸,可他的注本还因为存在错漏浅陋之处而遭到人们的讥评。 柳宗元的《天对》是最杰出的作品,它解释疑问大多依据《山海经》。 练塘后来的注本号称详细完备,朱熹的《楚辞集注》更是精准明达。 近来我遇到善本便整日诵读,逐章逐句地分析,其中的深意再无隐藏之处。 林德久秘书忽然又给我看了这一函书,我正想参考它汲取精华。 只是我近年来正饱受疾病折磨,笔砚都搁置不用,几乎落满了灰尘。 就像尝鼎中的一块肉就能知道鼎中食物的味道,我这才知道林侯为此书下了长久的功夫。 况且林侯还亲身到过荆楚之地,详细探究了那里的兰芷,听闻了它们的芬芳。 以前我们一同在朝中任职,有幸相互交往,他曾把自己锦囊中的诗文都拿给我看。 可惜啊没有早点见到这本书,我在病中想要为它作序,可精神却总是不安宁。 我年老体衰,多次请求辞官,倘若能够早日挂冠归乡耕田。 我还会一一去寻究书中的道理,期望能以微弱的火光为明亮的星辰增添些许光亮。 我只能随意写下这些话来回应他的厚意,深感惭愧我所回报的并非像美玉那样珍贵。
关于作者
宋代楼钥

暂无作者简介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