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斋示池水大篇效元白体相答

适斋一片心,它人难与比。 少时发此念,乐施到莫齿。 婚姻成者众,葬埋不知几。 义气追古人,仁风动桑梓。 利益及物物,方便形事事。 先正有此言,源流固有自。 外家有大池,清波照丛桂。 来者不问谁,小大听盈器。 及其旱将涸,一雨复清泚。 我舅为欣然,作诗自言志。 平生欲济人,往往多割己。 向来俸可分,挂冠逾一纪。 心勤力不逮,不得尽如意。 安得有赀财,如此池中水。 来求则应之,吾心斯足矣。 长篇笔余力,亹亹遂满纸。 病足正僵卧,三诵为之起。 韵险不容次,愚言不能止。 公曰汝答我,只用元白体。 公心与天通,言合孟轲氏。 菽粟如水火,此意岂不美。 黄金土同价,但恐无此理。 求水易足用,近止及邻里。 上不过饮食,下亦止濯洗。 求财则无厌,来不问远迩。 应者力已竭,求者殊未已。 有如一富翁,独处百家市。 始焉逐什一,贫富本相济。 余波被四邻,人情皆可喜。 久之责望重,争讼随谤毁。 不言理曲直,但谓富者鄙。 尧舜有至仁,犹病在博施。 所以汉刘德,其言有深旨。 富者民之怨,百万辄散弃。 贫富各有分,取予尤不易。 生长在舅侧,义事熟于耳。 颇亦知为人,缓急力不计。 舅言出于仁,甥言裁以义。 二者若不同,同归于一揆。 爱苟无差等,兼爱几墨子。 岂惟道非中,安有力及此。 仁民与爱物,要自亲亲始。

译文:

适斋先生有一片赤诚之心,这是其他人难以比拟的。 他年少时就萌生出乐善好施的念头,一直到暮年都坚持乐善好施。 经他帮助成就婚姻的人有很多,出钱埋葬的人也不知有多少。 他的义气可以追及古人,仁爱的风气在乡里传播开来。 他做的事处处都能让他人受益,各种事务都能给人提供便利。 前代的贤人有这样的言论,这种善良的源流自然是有根由的。 外家有一个大池塘,清澈的水波映照出一丛丛的桂树。 来取水的人不管是谁,大小容器都可以随意舀满。 等到干旱池塘快要干涸的时候,一场雨又让它恢复了清澈。 我的舅舅为此感到十分高兴,作诗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他平生就想救济他人,常常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 过去他有俸禄可以分给别人,自从辞官已经超过十二年了。 他心意殷切但力量跟不上,不能事事都尽如人意。 怎么才能拥有像池中之水一样多的钱财呢? 有人来求就给予回应,这样我的内心就满足了。 舅舅长篇诗作笔力有余,滔滔不绝地写满了纸张。 我正因为脚病僵硬地躺在床上,读了三遍诗就起身了。 诗韵险僻难以依次和韵,但我还是忍不住说出愚笨的话。 舅舅说让我回应他,只用元白体的风格。 舅舅的心意与上天相通,言论符合孟子的主张。 把粮食像水火一样普及,这想法难道不好吗? 说让黄金和泥土同价,只怕这没有道理。 求取水容易满足使用需求,近的话也只是涉及邻里。 往上不过用于饮食,往下也只是用于洗涤。 但求取钱财就没有满足的时候,来求的人不管远近。 给予的人力量已经枯竭,求取的人却还没有停止。 就好像有一个富翁,独自处在百家集市之中。 开始的时候他逐求十分之一的利润,贫富之间本可以相互救济。 好处惠及四邻,大家的心情都很愉悦。 时间长了大家对他的期望变高,于是就有了争讼和诽谤诋毁。 不说事情的是非曲直,只说富者很吝啬。 尧和舜有最伟大的仁爱,还担忧不能广泛地施予。 所以汉代的刘德,他的话有深刻的含义。 富人容易招来百姓的怨恨,有百万钱财就应该散去。 贫富各有定分,给予和获取尤其不容易。 我生长在舅舅身边,他做的义事我听得多了。 我也很懂得为人之道,遇到他人有急难也会不计力量去帮助。 舅舅的话出于仁爱,外甥的话用道义来权衡。 这两者看起来好像不同,但实际上是殊途同归。 如果爱没有差别等级,那就近乎墨子的兼爱思想了。 这不仅不符合中正之道,又怎么可能有力量做到呢。 关爱百姓和爱惜万物,要从亲近自己的亲人开始。
关于作者
宋代楼钥

暂无作者简介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