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智绍兴初,有僧清首坐。 颇亦有禅学,非但严经课。 吾祖知其人,尊之如达磨。 延归羞香饭,间亦闲相过。 祖时年已老,无孙继耕播。 耿耿常在念,不敢与人言。 此僧偶闻之,使之祷佛前。 且云韶国师,道场在玉泉。 凡人求男女,如观音应缘。 祖遂相约往,此僧遽欣然。 是夕僧坐逝,有偈人共传。 祖即焚香拜,前诺师岂负。 灵魄决不昧,请与师同去。 祖如师在日,拱手侍行步。 既至即影响,幡脚转不住。 已而得吉卜,有孙生岁暮。 人云所生孙,即是师前身。 往来无处验,虚实何足论。 识者闻之笑,愚者以为真。 可怜滕氏子,一生命穷薄。 晚逃儒事佛,两皆无所觉。 若果是此僧,无乃行路错。 聊复成此诗,一任人贬駮。
记前身
译文:
在绍兴初年,广智寺有位清首座和尚。他不仅对禅学颇有研究,还不只是严格地进行经课修行。我的祖父了解这个人,像尊崇达摩祖师一样敬重他。祖父把他请到家里,以香饭款待,闲暇时也会互相拜访。
那时候祖父年纪已经很大了,还没有孙子来继承耕种之事。这件事一直让祖父耿耿于怀,却又不敢跟别人说。这位和尚偶然间听闻此事,就让祖父到佛前祈祷。和尚还说韶国师的道场在玉泉寺,凡是有人去那里求子求女,就如同向观音菩萨祈愿一样会有灵验。
祖父于是和和尚相约一同前往,和尚马上欣然答应。然而就在当天晚上,和尚坐着圆寂了,留下的偈语被人们传颂。祖父当即焚香礼拜,想着之前的约定,和尚怎么会辜负呢?和尚的灵魄肯定不会糊涂,就请和尚的灵魂和自己一同前往。
祖父就像和尚在世时一样,拱手跟随着前行。到了那里之后就出现了奇异的征兆,幡脚不停地转动。不久后得到了吉祥的卦象,年末的时候就有孙子出生了。
人们都说这个新出生的孙子,就是和尚转世。但这事也无从验证,是真是假也不值得去细究。有见识的人听说了会发笑,愚昧的人却信以为真。
可怜我们滕家的子孙,一生命运穷困浅薄。我晚年逃离儒业去信奉佛教,却两边都没有什么觉悟。如果我真的是这位和尚转世,那岂不是走错了路?我姑且写下这首诗,任凭别人来批评反驳吧。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