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碑

字画端重无倾欹,文辞简古有刺讥。 高堂一见为却立,知是浯水中兴碑。 当时长安望浯水,相去不知几千里。 斯文自合上送官,如何镵向千岩底。 二公用意深复深,知我罪我俱无心。 不向一时求赏音,亿代宝之如璆琳。 孽臣之事置莫说,尚喜蚕头未讹缺。 纷纷理乱堕空虚,千古断崖悬日月。

译文:

碑上的字迹端正稳重,没有丝毫的倾斜歪倒,文章的言辞简洁古朴,其中还暗含着讽刺和批评。 我在高堂之上一见到它,便不由自主地往后退了几步站立,因为我知道这就是浯溪的《中兴碑》。 当年在长安遥望浯溪之水,二者之间相隔不知有几千里路。 这样的文章本应该呈送到官府,让更多人知晓,怎么会被刻在这众多山峦的深处呢? 元结和颜真卿两位先生用意极为深远,他们不在乎别人对自己是理解还是怪罪。 他们并不追求在当时就得到他人的赏识和共鸣,而是希望这碑能被千秋万代的人珍视,就像对待美玉一样。 那奸臣的事情就暂且不要说了,值得庆幸的是碑上蚕头般的字体还没有损坏缺失。 古往今来,国家的治理与混乱都如过眼云烟般消散在虚无之中,唯有这千古断崖上的《中兴碑》,如同高悬的日月,永远闪耀着光芒。
关于作者
宋代滕岑

滕岑(一一三七~一二二四),字元秀,严州建德(今浙江建德东北)人。高宗绍兴二十九年(一一五九)领乡荐,屡试进士不第。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特奏名,调徽州歙县尉。终母忧,再调温州平阳县丞,秩满监南岳庙。宁宗嘉定十七年卒,年八十八。有诗集,已佚。事见《桐江集》卷一《滕元秀诗集序》。 滕岑诗,据《瀛奎律髓》、《永乐大典》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