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明复熙道

四五十年来,斯文何屯蹇。 雅正遂雕缺,浮薄竞相扇。 在上无宗主,淫哇千万变。 后生益纂组,少年事雕篆。 仁义仅消亡,圣经亦离散。 其徒日已多,天下过大半。 路塞不可辟,甚于杨墨患。 辞之使廓如,才比孟子浅。 患大恐不救,有时泪如霰。 大贤为时生,去圣犹未远。 昔日到汶上,熙道始相见。 知道在熙道,一见不敢慢。 尊之如韩孟,与道作藩翰。 今春来南都,明复去京辇。 未识心相通,所怀恨未展。 明复无羁缚,我有守官限。 南走三百里,访我殊不倦。 剧谈露胸臆,胸臆无畔岸。 高文见事业,事业盈编简。 一一皇霸略,纵横小管晏。 磊磊王相才,上下包周汉。 二贤信命世,实为有道见。 天使扶斯文,淳风应可逭。 我缀二贤末,材驽媿款段。

译文:

过去四五十年以来,这斯文的发展是多么艰难困苦啊。 那雅正的文风逐渐凋零残缺,浮薄的风气却相互煽动蔓延。 在文坛之上没有了主导和规范,那些淫靡杂乱的风格千变万化。 后辈之人更加注重辞藻的堆砌,少年们热衷于雕琢文辞。 仁义之道几乎要消亡了,儒家的经典也七零八落。 那些追逐浮薄文风的人一天比一天多,天下大半的人都受其影响。 正确的文学道路被堵塞得难以开辟,这种危害比当年杨朱、墨翟的学说造成的祸患还要严重。 想要言辞清晰地廓清这种乱象,可我的才能比起孟子来实在浅薄。 这祸患如此巨大,我担心难以挽救,有时想起就泪如雨下。 伟大贤能的人是顺应时代而生的,他们距离古代的圣人还不算遥远。 昔日我到汶上,初次与熙道相见。 我知道熙道通晓大道,一见面就不敢有丝毫怠慢。 我尊崇他如同韩愈、孟子一般,因为他是大道的捍卫者。 今年春天我来到南都,明复从京城来到这里。 我们还未相识时心灵就已相通,只遗憾心中所想未能充分交流。 明复没有什么束缚羁绊,而我却有官职在身受到限制。 他向南走了三百里路来拜访我,一点也不觉得疲倦。 我们畅谈时袒露心胸,那心中的想法如广阔的海洋没有边际。 他的高妙文章展现出伟大的事业,这些事业都写满了书卷。 一篇篇文章里都是关于帝王霸业的谋略,其纵横捭阖超过了管仲、晏婴。 他有着卓越的王相之才,学识和能力涵盖了周汉时期。 明复和熙道这两位贤才确实是闻名于世的,他们真正是懂得大道的人。 上天让他们来扶持斯文,那淳朴的风气应该可以恢复了。 我跟在这两位贤才的后面,可我才能驽钝,实在惭愧自己就像那行走缓慢的劣马。
关于作者
宋代石介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人。北宋初学者,思想家。宋理学先驱。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世称徂徕先生。“泰山学派”创始人。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二程”、朱熹等影响甚大。从儒家立场反对佛教、道教、标榜王权,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曾作《怪说》等文,抨击宋初浮华文风。著有《徂徕集》二十卷。

纳兰青云